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张闻天在肇庆期间的留影。 受访单位供图
52年前的1969年,一名清瘦老人被军用车“遣送”到肇庆。在肇庆6年时间里,他写出约10万字的理论文稿——“肇庆文稿”,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丰碑。他就是张闻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重要领导人。
张闻天在肇庆期间,一直和夫人刘英居住在肇庆端州区西郊牛岗肇庆军分区干部宿舍区内的一间平房。如今,军分区还在原处,平房已被夷平为宋城西路,并在两边盖起了楼房。2019年,根据市委指示,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寻找张闻天在肇的遗迹,苦寻半年无果。
“2019年,张闻天的外孙女张秀君到肇庆,开办张闻天生平事迹展览,孙女张冬燕也曾在几年前到肇庆重走张闻天的足迹。”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陈灿和告诉记者,张闻天在肇庆的6年间,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工作,在肇庆留下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感人事迹。
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于上海川沙县。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革”爆发后,张闻天受到迫害。1969年10月31日,被遣送到肇庆。喜欢看书的张闻天,离开北京时只带了两大箱书和简单的行李,在住所里自己设计了书桌,上层摆花瓶,下层放书本。虽身处逆境,仍坚持学习,钻研马列著作。
1974年2月,张闻天的党组织生活得到恢复,被安排在肇庆市委机关支部办公室党小组过组织生活,享受县级干部待遇,并允许到肇庆市附近的工厂参观。张闻天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调研,在参观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机器噪音影响,出现心绞痛,在吃完随身携带的药后,又忍着病痛继续调研。
张闻天在肇庆一共参观了20多间工厂、街道和郊区农场。通过这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正是这些资料,为他在肇庆期间撰写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张闻天在肇庆一共参观了20多间工厂、街道和郊区农场。通过这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正是这些资料,为他在肇庆期间撰写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张闻天喜欢散步,经常到市区、七星岩散步,一来锻炼身体,二来了解社情民意,走累了也不让市委派车接送,而是自己掏钱坐三轮车。他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衣服缝缝补补,青菜、豆腐更是成了常年食谱。虽喜欢吃鱼,却舍不得花钱,把省吃俭用的钱,都无私交了党费。
肇庆调研所见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相结合,使得这位70多岁的老人,克服老年白内障0.2的裸眼视力以及高血压、心脏病,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近10万字的理论文章和读书笔记,首次阐述了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性质、任务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领导等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肇庆文稿”作为党和学界的巨大财富,被誉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锋,树起了探索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丰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张闻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邓小平在致悼词中充分肯定了张闻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