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红军长征 途中,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2018年年底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平均年龄为35.9岁。今天在校大学生20岁左右,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他们35岁左右;本世纪中叶,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他们50岁左右。因此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是先锋力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拓前进,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不忘来路,才能行稳致远。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我们不能忘记这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人间正道。要用党的历史照亮新征程,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史诗。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我们党的精神脊梁,是国家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滋养全国人民理想信念的最好补剂。我们要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此为契机,教育大学生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品格,厘正世界观、历史观,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史教育作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高校必须加强党史教育,将党的历史、共和国发展史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体系之中,帮助大学生们从大历史观的维度出发,秉承唯物主义观点分辨是非、判断对错。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将党不畏艰险、勇克难关的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党伟大的实践经验锤炼大学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作者系肇庆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社科联副主席、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