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退休教师徐旭礼在指挥部旧址展馆向学生讲述革命故事。 西江日报通讯员 摄
6月30日,位于德庆县马圩镇的斌山中学迎来了高光时刻。57年前,这里孕育了众多仁人志士,57年后,这里的红色基因再次被点燃,成为了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展馆,再度诉说德庆“二·二八”武装革命的历史,延续红色血脉。
在敌人家建起联络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但国民党反动派却发动了内战,并计划两个月内“肃清共匪”,德庆为其中一个“清剿区”。
为尽快恢复德庆县地方党组织的活动,负责西江北岸的广宁中心县委书记王炎光,派出黎百松等到德庆接收和恢复党组织关系。黎百松和司徒明与共产党员谢道源接上关系后,说明来意和交代任务。面对国民党的搜剿,如何安顿好地下工作者、以便开展革命工作,成为他们面对的难题。
“最危险的地方也可能是最安全。”谢道源联想到自己的岳父李桐(时任国民党德庆县党部书记长)有两间空房,可作为落脚点。谢道源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地下工作者以谢道源同学身份,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建立起中共地下联络站。
走漏消息提前起义
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考虑此处存在不安全因素,谢道源物色到一个相对安全、隐蔽的住所,最后搬出李桐家,继续为武装起义奔走准备。
想不到情况发生了意外。武装起义时间原定于1948年3月1日。2月26日,广德怀挺进队提前从怀集六龙坑的上桌村,经两天一夜急行军后,到达德庆高良的山虾村隐蔽下来。不料,嗅到气味的当地反动保长,将挺进队到来的消息泄密给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地下党小组将计就计,将起义时间提早至2月28日傍晚。
成立于1944年的斌山中学,历任校长和教师都是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1948年,时任校长的徐儒华知道起义有变后,让挺进队和起义部队的领导来到斌山中学,同商策略,指挥部队先智取旺埠,后兵分两路攻打罗阳、高良,逐个击破。
4小时摧敌3据点
原高良抗日自卫队中队长徐少雄,在挺进队和中共德庆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于武装起义当晚,率领4个作战小组,智取旺埠。徐少雄以农民丢失耕牛、借枪进山追贼为由,趁敌人打开闸门,埋伏的义军趁机冲进去迫使敌人投降。其他三个作战小组也以同样的方法,不到一个小时,一枪不发就占领了4座炮楼,起义首战告捷。
在攻打罗阳时,起义部队先攻打罗阳恶霸李宝林家的光裕堂。由于光裕堂四周筑有大围墙,后有两座炮楼,戒备森严,是个易守难攻之地。战士郑容坤用炸药炸开围墙,突击队冲进炮楼,敌方投降。
在攻打高良时,徐儒华早前安排其三弟徐镜泉任高良乡公所副乡长,徐镜泉做内应,配合起义部队,迅速拿下乡公所,活捉了反动派人员,并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此后仅用4个小时,义军就摧毁了3个据点,我方部队无一伤亡,取得起义的胜利。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打响了解放德庆的第一枪,随后开展西江流域北岸的游击战,为南下大军解放肇庆起了关键作用。”老党员、退休教师徐旭礼告诉记者,成立指挥部旧址展馆,意在激发大家继承革命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