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师侯像。
封开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龙师侯曾经穿过的蓑衣。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封开县平凤镇广峰村村民何彬文,将当年首任封川县(今封开县)委书记龙师侯穿过的蓑衣,捐献给封开县博物馆,由此揭开了三代人90多年来坚守一件蓑衣、等候主人归来的感人故事。
龙师侯到村里发展农运
1925年9月,龙师侯在家乡郁南县率先成立第一个村农会——河田村农民协会,第二年便来到当时的封川县平凤镇周边发展农民运动。何彬文的爷爷、时年三十多岁的何江林,担任起为农会和自卫军放哨的重任。“父亲对我说过,爷爷每次都和带头的领导者对接。”他说,“我爷爷不知对方全名,只知道外号叫‘牛儿瑞’。”后根据封开县党史研究室考证,龙师侯在佛山寻找党组织时曾化名李瑞,“牛儿瑞”即是其本人。
为加强西江地区党的领导力量,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任命龙师侯为中共封川县委第一任书记,在封川二区(今平凤镇大豪岩)建立中共封川县委。
现年90多岁的聂木全是何江林的外甥,在2016年接受调研组访问时表示,1927年,约6岁的他带一名领导者前往大豪岩。在大豪岩简良书院,他看到难以忘怀的一幕:几个人正举起右手,在龙师侯的带领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入党。
7月2日,记者见到了聂木全。同行的封开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符炳镰向他提起宣誓的事,老人不禁举起右手,将当年的场景还原给现场人员。
在佛山被捕壮烈牺牲
1928年初,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下,龙师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封川县农村,向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意义,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抗争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随后,国民党反动派四处搜捕农会会员和农会自卫军。龙师侯只好化名李瑞,取道广西转往广州、佛山寻找党组织。在佛山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到严刑拷打。面对生死,龙师侯斩钉截铁地说:“你杀了我的肉体,但杀不死我的灵魂。我绝不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软骨头!”
在狱中,龙师侯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既誓许国,愤惋复何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又托家人转告郁南和封川的农友,鼓励他们为革命奋斗到底,“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不要灰心,要振作起来,踏着烈士的血迹奋勇向前,直到胜利”。1928年底,龙师侯被敌人杀害,年仅30岁。
三代人守护烈士蓑衣
在龙师侯等人撤离大豪岩后,何江林来到简良书院,看到墙上挂着一件熟悉的蓑衣。“我爷爷说,他经常看到龙师侯穿着那件蓑衣。”何彬文回忆道。听说蓑衣的主人去了外地,爷爷就一直保存着,认准他一定会回来取。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何江林在弥留之际,叫来儿子何广祥交代道:“你一定要等蓑衣的主人回来。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擅自使用。”他不知道,蓑衣的主人龙师侯早已不在人世。
父亲离世后,何广祥将蓑衣放在阁楼,小心翼翼地保管着。到了八十年代,老人在离世前,叫来儿子何彬文,将同样的话语再次嘱托。
2016年5月,封开县组成调研组,对中共原封川县委诞生地进行考证时,才从村民口中得知何彬文手中有一件年代久远的蓑衣。经过严谨考证,调研组确定这件蓑衣的主人正是首任封川县委书记龙师侯。“蓑衣虽年代久远,但依然保存良好。”符炳镰说。
此时,何彬文才知道,蓑衣的主人龙师侯早在80多年前已经牺牲。随后,他来到爷爷和父亲的坟前,将真相告知,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今年,何彬文选择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将这件蓑衣捐献给博物馆。“我会告诉先祖,蓑衣已经交回到党和国家手中,请他们放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