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苏泳生

陈如杰的儿子陈以洪向记者讲述父亲参加革命的故事。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烈士陈如杰。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作为省第二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基地以及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烈士陈如杰的故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日,记者来到了陈如杰故居,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先烈用鲜血抗争的革命岁月。
巧用话剧控诉反动派
“我父亲才艺双全、品学兼优。他因口才了得,曾被大家称为‘牙擦’。”陈如杰77岁的儿子陈以洪,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参加革命的故事。
据介绍,陈如杰少年时期便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在怀集中学读书期间,他主动担任学生抗日宣传队队长,秘密组织同学演唱抗日歌曲、书写抗日标语。每逢圩日,便组织大家上街演唱抗日歌曲、张贴分发宣传标语,宣传抗日道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唤醒民众,反对腐败的国民党政府,陈如杰等人组织同学在怀集县永固镇永固圩演出话剧《升官图》,揭露国民党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在表演过程中,陈如杰扮演的假秘书惟妙惟肖,常常引人捧腹大笑。凭借出色的表演技巧、诙谐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表演张力,《升官图》成为一时热剧。哪怕是在寒冬季节,仍有千余人席地观看,引起当时国民党怀集县政府的忌惮。
契而不舍揪出奸细
“我父亲曾用其智慧,为永固游击队揪出奸细。多次在与国民党怀集县政府的斗争中取得胜利。”陈以洪向记者说道。
据悉,1947年秋至1948年春,陈如杰参与的游击队分别两次成功袭击永固乡公所,后又袭击了闸岗乡公所,毙伤、俘虏敌人众多。在与国民党怀集县政府的多次交战中,他们屡战屡胜。
连吃败仗的国民党怀集县政府十分震惊,多次派密探伪装成小商贩,到永固乡侦察游击队活动,因不懂地方方言被永固游击队捉住。后来,他们又发展永固乡乡长梁候升、小学教师梁洪章为谍报员,负责收集游击队活动信息。永固游击队一时陷入被动,驻地常遭到敌人破坏,形势变得相当复杂。
此时,铲除奸细的任务落在了陈如杰的肩上。为了揪出奸细,他天天在奸细出入必经的村口上秘密巡查,不分日夜紧盯出入人群。终于,在一天晚上,他发现一名准备给怀集县警察局送情报的可疑人员,成功将梁候升、梁洪章捉获。
英勇就义后人铭记
1948年5月2日,国民党政府在怀集县城纠集一千多人,向怀集、广宁游击区发动重点进攻。为了掩护刘乃仁率领的广宁区队渡河,陈如杰等30人与敌人展开激战,后因弹尽粮绝不幸被捕。
敌人对不肯在《自新书》上签字的陈如杰施刑,在永固圩将其处决并示众。“就义时,我父亲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谈及父亲,陈以洪双眼泛红。
因担心国民党政府报复,刚生完二孩不到一个月的陈如杰妻子黄淑娟当机立断,带上两小孩以及陈如杰留下来的资料撤离,东躲西藏逃避敌人追杀。直到革命胜利后,他们方返回家中居住。
据介绍,陈如杰牺牲时,陈以洪才3岁。因母亲对父亲的事迹三缄其口,长大后,为了能更多地了解父亲的革命事迹,他一有机会便向村里老人打探,并多次到怀集县相关部门翻阅有关典籍。后来他还积极参与整编永固的革命斗争史等资料,不断地走近父亲,更深入地了解父亲。
去世前,黄淑娟再三叮嘱陈以洪,切莫拆除父亲故居,须用心守护,并世世代代将他的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