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贺思乐
干部群众到领村缅怀革命先烈。 西江日报通讯员 摄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00多人次过来瞻仰、缅怀先烈。”6月18日,在高要区乐城镇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该村党支部委员、烈士纪念碑义务守护者谢绍均介绍,他是从先辈接过守护和传承的重任,并向下一代宣扬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围被打扫得很干净,碑座上120名烈士的芳名清晰可见,碑前有群众放置的一瓶烧酒,“我们每天都有维护,近来经常有群众、机关人员、学生过来缅怀先烈。”谢绍均说。
时光倒回到99年前,中国正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高要县第一区(现在的乐城、河台、水南等三镇)发生严重虫灾,恶霸地主不但不体恤乡亲之苦,反而强行加租,民众苦不堪言。高要县第一区领村农民自发成立了西江地区的第一个农会组织,领村成为高要农民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在聂文波、伍腾洲等人的带领下,反抗恶霸地主的欺压,开展减租抗租等斗争。
1924年秋至1928年秋,领村及附近乡村群众,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彭湃、周其鉴等农民运动领袖的指导下,在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的支持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1925年夏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伍腾洲等人返回领村后,迅速点燃了革命火种,利用廖仲恺批准拨发的枪支,成立了高要县第一区农民自卫军,并将总部设在领村的伍氏祠堂。
1927年8月初,高要虽然跟全国各地一样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但中共高要党组织从领村等地挑选农民自卫队员,组成“高要县工农革命军”,准备在领村举行暴动,以响应党中央号令广东举行秋收暴动的号召,接应南昌起义军。
1927年8月13日,驻肇庆的国民党部队闻讯后纠合高要、德庆、广宁的民团7000多人,兵分多路进攻领村和邻近的波河村。伍腾洲带领领村、河台和水南镇等地1000多名农民自卫军,与敌激战四个昼夜。伍腾洲、聂文波、谢忠等人牺牲,幸存的农民自卫军和群众于8月16日深夜突围,敌军绞杀农军的阴谋未能得逞。
“伍腾洲被捕牺牲时,年仅20岁;谢忠被俘后,敌人用火油罐烫他,但他未透露半句,牺牲时年仅26岁;聂文波被捕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绝口不说出共产党的秘密,牺牲时年仅38岁……”谢绍均有点哽咽地说,每当村民谈起革命烈士的牺牲时,老人们禁不住潸然泪下,他们为了救国救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
为缅怀先烈们的不朽功绩,教育后人,使革命烈士的芳名与世长存,1958年3月,高要人民政府兴建乐城镇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1989年11月,该碑被高要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成为肇庆、高要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2000年,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8月,这里又扩建成为高要烈士陵园,安葬了高要各地的106位烈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