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强调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中国之治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近代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为挽救国家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追求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到以为“技术不如人”而兴起的洋务运动,再到以为“制度不如人”而主张变法革新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然后到以为“文化不如人”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直至中国陷入国民党的一党独裁专政。期间,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治理模式,均以失败告终。
在民族命运危在旦夕之时,中国共产党划破黑暗应运而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解决了当时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要矛盾,使人民成为了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为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框桇下,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迈出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进程奠定了物质基 础、经济基础,也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为统领的各项制度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了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出了336项改革措施以确保制度优势的更好发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制度建设经验,科学分析了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了十三个方面重点任务,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走出来、干出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制度问题 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层面的要素是最根本的。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在某种意义上讲,唯有具备制度优势,一个国家才可能确保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归纳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十三个方面。这些显著优势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切入点,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展开,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正是由于具备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创造才是一种必然。
三、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中国之治已经展现出巨大效能。例如,去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付出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增长。又如,在地方治理方面,深圳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板城市,因为它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从昔日一个小渔村,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当前,全国各地学习深圳先进经验,就是要学习中国之治的深圳治理效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运筹帷幄中,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辟中国之治的全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梳理了我国的国家制度体系及其显著优势,确立了我国未来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体现,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的有机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中的运行表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执行优势的中间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政策优势和执行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政策优势、执行优势和治理效能之间的有机统一与相互转化路径已经十分清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地接续奋斗,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筑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为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
苏金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