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知新
近日,第二批广东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公布,我市有四个街区上榜,分别是端州区阅江楼历史文化街区、端州区府前路历史文化 街区、端州区豪居路历史文化街区、德庆县惠积街一横街历史文化街区。(4月19日《西江日报》)
管窥一座城市的演进历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重要窗口。这几年,肇庆以府城保护与复兴为抓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主力”为原则,持续创新思路,不断完善机制,走出了一条“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活态传承”的新路径。阅江楼历史文化街区等4处历史文化街区获得省级认证,就是最好的例证。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萦绕耳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只有保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才能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所以说,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城市负责的精神,坚持古貌不破坏、古迹不损毁的底线,摸清底数、精心设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抢救修葺上补短板,在配套环境上强弱项,进一步提升历史遗存和街区环境;同时要拿出法治姿态,秉承工匠精神,既保护好单体建筑,又原真呈现整体风貌,让历史原址、原物、原状、原生态继续保留保持下去。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绵绵不绝的乡愁,只有守得住根与魂、把得住形与态,才能让街区乡愁涌现、文脉清晰。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既要延续城市文脉,更 应整 合历史文化,点线面相结合,上中下相贯通,将特有的文化基因植 入到有形的古建筑、名人故居、古树古木保护中,努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延续城市记忆、传承文化根脉的特色街区。
“活态”的历史文化街区才能留住岭南韵味,处理好传承保护和活化 利用的关系,既 有文气 更聚 人气,已经成为绕不过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不仅呈现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场景的不同凡响,用生活 记录昨天,用活动展示历史,而且讲好街区故事,复兴城市文明,让每一处街区“养在深闺有人识”。另一方面要与旅游振兴聚合共生,围绕 “吃、住、行、游、购、娱”,进一步提升功能和业态布局,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场景,让游客既能欣赏到别样的街区风光,也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更能体验到美妙的文旅生活。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历史文化街区就一定能“火起来”,散发出特有韵味,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肇庆,一处处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其独特的景观特色、文化内涵,成为耀眼的城市名片。实践证明,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历史文化 街区,就能留住炎黄子孙的根与魂。立足古色古香古韵,沿着“一街区一特色”“一街区一品位”的路径走下去,就能成为一个个网红“打卡地”。这应当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一种新境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