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10月28日上午10时许,温暖的阳光如瀑布般洒落在广宁县螺岗镇螺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梁新兴的新家门口。今年75岁的梁新兴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他的儿媳妇冯少研则在一旁熟练地打开手机微信上的“消费扶贫产品电商信息员工作群”,把刚刚拍摄的村中稻谷成熟的照片发到群上,并留下联系方式,当起村中优质大米的推销员。
梁新兴一家是市残联定点帮扶的贫困户,全家四口人,儿子梁亚二平时做泥水小工,收入不稳定;儿媳冯少研属肢残二级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平时主要负责照看今年9岁的儿子。未列为精准扶贫对象之前,他们一家挤住在破旧的泥砖房内,一下雨屋子就漏水,生活过得像破旧的泥砖房那样满目疮痍。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2017年。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后,在肇庆市残联的积极帮助和协调下,梁新兴享受到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把住了大半辈子的泥砖房拆掉重建。“政府帮扶了4万元,我们自筹了3万元,在原地建起了新房。”梁新兴说起建房的事,顿时兴奋起来。2018年中秋节前,他们一家住进了新居,圆了安居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住进新居后,梁新兴的儿子梁亚二工作更卖力了。冯少研没有劳动能力,市残联驻村工作组因户施策,今年4月成功为冯少研申请到当广宁县消费扶贫产品电商信息员的岗位,每月可为其带来1550元的收入,缓解了梁家的经济压力。现在,住着敞亮新居、生活有奔头的梁新兴一家人脸上常常展现出开心的笑容。
今年61岁的李自球是螺源村委会对屋崀自然村的贫困户,他也是市残联的定点帮扶贫困户。他的儿子今年30多岁,患精神残疾多年。他在2016年也患上股骨头坏死,其妻子身体也不好,在今年做过两次手术。对李自球这样的家庭,市残联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伦伟军总是放心不下,他不时主动上门走访,及时为他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李自球年轻时学过养蜂技术,得知他有发展养蜜蜂增加家庭收入的意愿,伦伟军多方奔走,助他在2019年成功养殖了8箱蜜蜂,为他的家庭增加了五六千元的收入。今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李自球把养殖的蜜蜂增至18箱。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年底收完蜜后,估计能为家里带来过万元收入。”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的关怀,还有市残联负责人及扶贫干部对我们的关爱。对目前的生活,我感到心满意足。”更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坚持不懈的治疗,李自球的股骨头坏死病情得到缓解。今年6月起,前两年一直要坐轮椅的他,已能独自站起来在村道走上百多米。
市残联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钟华告诉记者:“因为熟悉业务的关系,我们更清楚残疾人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开展起扶贫工作也得心应手。”
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是脱贫攻坚需要特别关爱的对象,也是残联主要服务对象。肇庆市残联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法”的原则,为定点帮扶贫困户制定详细帮扶规划,并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开展就业扶贫、产业发展扶贫、落实保障政策、实施危房改造、开展技能培训、改善人居环境等工程,有效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并帮助他们增加家庭收入,帮助他们走上幸福路。
如今,肇庆市残联定点帮扶的广宁县螺岗镇螺源和高坪两个行政村的76户贫困户全面达到脱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