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0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于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将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拓、奋勇前进。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不仅创造了伟大奇迹,更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这“十个必须”,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 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 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