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鼎湖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 创建无物业管理小区示范点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桂花邨位于鼎湖区桂城街道,是原鼎湖区政府宿舍。近两个月来,这个老旧的小区焕发出了新活力:道路重新铺设、规划停车位、篮球场翻新整修,增设了两个公共室,其中一个已经挂上了醒目的招牌:桂花邨邻里共建小屋。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是鼎湖正在创建无物业管理小区示范点、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的体现。

桂花邨新增设的儿童游乐设施很受居民欢迎。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桂花邨新增设的儿童游乐设施很受居民欢迎。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桂花邨位于鼎湖区桂城街道,是原鼎湖区政府宿舍。近两个月来,这个老旧的小区焕发出了新活力:道路重新铺设、规划停车位、篮球场翻新整修,增设了两个公共室,其中一个已经挂上了醒目的招牌:桂花邨邻里共建小屋。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是鼎湖正在创建无物业管理小区示范点、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的体现。

小区配套设施明显改善

7月27日,在桂花邨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几名小朋友正在开心地玩滑梯、摇摇椅。这些新增设的儿童游乐设施,让孩子们很兴奋。旁边,是一个崭新的羽毛球场,道路另一边,整修翻新后的篮球场等待着一场精彩的球赛。硬件设施的配置,不仅便民,还十分贴心:共建小屋旁边居民时常闲坐的位置,增设了茶水台,方便居民煮水喝茶;再往前,是电动车集中充电点。

桂花邨副邨长陈淑卿介绍,小区有23栋楼、245户。多年前已无物业管理,变成开放式小区。“以前无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公共设施破损,道路坑坑洼洼。”最让居民“上火”的是,小区道路变成了大型停车场,“到附近医院看病的患者和办事的群众,都把车停到这里,出入不方便,小孩下楼玩也不安全。”

为了让桂花邨“脱胎换骨”,桂城街道、第一社区花了大力气。在前期,街道创文办联合桂城派出所、第一社区“两委”干部和网格挂点班子,对桂花邨居民楼进行全面排查,将每户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

与此同时,全面提升小区的硬件管理。如平整小区路面,科学规划停车位;在小区主要路口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覆盖每个重要路段、死角,并在小区保安室设立监控室,对小区进行24小时监控,维护小区治安秩序的稳定;在原有健身器材设施的基础上,增设儿童综合器材;粉刷小区外墙,改善陈旧面貌等等。

街道工作人员陈伟坚回忆:“23栋楼原来都没有明确的楼牌号,前期我们入小区宣传调查就像进迷宫,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蒙查查’。”现在,23栋楼都装上了显眼的楼牌号。

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为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了解居民诉求,7月21日晚,桂城街道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桂花邨进行创文入户活动,向群众阐述小区升级改造的情况。看到小区的面貌在近两个月来焕然一新,居民们的激情也被点燃。入户宣传中,居民们提出了有关小区治理的92个问题,街道工作人员则把这些意见建议详细收集,做好群众“聆听者”。

同时,街道工作人员积极从居民群众中发掘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担任住宅楼道长,共同负责小区的公共事务、秩序管理、设施建管等,发动他们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参与社区自治工作。在7月22日晚举行的第一次居民议事大会上,顺利推选出了23名楼道长、3名副邨长和1名邨长。这23名楼道长有12名党员,其余11人为热心居民。

积极自荐为桂花邨邨长参与邻里共建工作的何云程说,对于小区建设,自己是从一名“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尤其在看到议事会后的短短几天中,街道工作人员冒着高温酷暑,完成了小区沥青道路铺设,增设未成年人活动设施、建立“议事大厅”,安装集中充电桩,速度之快,力度之强,让他发自内心地点赞。“下一步要推动建立邻里互动小组、相关的制度措施,要努力把这个原来脏乱的老小区,建设成一个和谐文明、环境优美的小区!”

常态化管理打造治理新模式

常态化管理对小区的发展尤其重要,目前,桂花邨已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以党员为主组建起邻里互助小组参与小区管理。

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曾庆彰介绍,街道也基本制定了小区管理制度,明确小区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等服务内容,以及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将成立以热心居民为主的安保巡查小组,每天分上、下午两个班次,每班次2人负责小区日常巡查和维护,晚上安排一个班次1人值守。

下一步,桂城街道将逐步完善桂花邨的居民议事制度、议事会议成员、民生实事票选等项目,以规范化常态化的机制为群众提供反映诉求、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实现居民自治和社会共治互补,积极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目前,室内的“居民议事厅”基本装修完成,正在完善配套设施。副邨长陈淑卿说:“以后居民对小区治理有意见建议的,都可以直接到这里来反映沟通。大家都积极支持、参与管理,桂花邨才能变成共同的美好家园。”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