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叔,我女儿有点不舒服,快来帮忙看看”、“佳叔,我头痛数天了,是不是感冒了”上午时分,在鼎湖区院主一村卫生站内,不少来自附近村落的群众前来寻找“佳叔”。
李少佳,一位普通乡村医生,从医61载以来,他一直用高明的医术和不竭的热诚,默默守护村民的身体健康,成为了周边群众眼中的良医和益友。
携药箱踏遍鼎湖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鼎湖区院主一村所在的片区需要建设保健室,招收医护人员。时年17岁的李少佳经过培训,成为村中的保健员。后来又到广利卫生院学习了3年,1962年李少佳从保健员转为卫生员。
携带一个药箱,里面装上简单的器械、药品等进村入户,上门为村民诊治疾病是“佳叔”持续数十年的习惯,药箱成为他最忠实的“伙伴”。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三件器’,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四大素’,六七十年代,村里的赤脚医生就是带着它们,两人一组到各个村里开展巡回医疗。”佳叔说道。
回想起以前,佳叔依然历历在目,“旧时物质匮乏,药品也奇缺无比,尤其是抗生素,我们都得去清远连南等地才能买到,因为交通不便,一次来往的路程就要大约一周,非常舟车劳顿。”
而因为医生的短缺,佳叔服务范围很广且人数多,但只要有需要,他都会上门坎镇,甚至不辞劳苦到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救治病人,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一直乐此不疲,因为群众健康就是他的最大心愿。
国家富强起来了,医疗水平得到大大提升,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了,面对行动不便的群众,佳叔依然会携带药箱,初心不改地上门为村民诊治疾病。
一心守护村民健康
3时30分起床,3时50分锻炼,5时吃早餐,7时30分开诊.......尽管已经78岁了,佳叔依然保持着一颗敬业之心,坚持坐诊,几乎全年无休,碰到行动不便的患者,他更是上门看诊,为病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为群众看诊,一次又一次守护这群众健康。
活到老学到老,责任在肩的李少佳认为,持续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是一名医生最需要具备的素质,这也驱使他不敢对学习有丝毫怠慢。
一次,院主一村一位村民不慎碰触到裸露在外的公路高压电线,触电昏迷。李少佳赶赴现场,运用最新掌握的急救办法,迅速展开救助。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后,村民苏醒,李少佳随即为其肌注升压药,病人的情况才慢慢趋于稳定。
“按照以前落后的医疗技术,医生是很难发现临床症状背后隐藏的真正病因。”李少佳深知,提高自身的医疗知识素养后,才能在各种疑难杂症中紧抓临床特征,挖掘主要问题,才能正确无误地找到对应的疾病。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李少佳更是义不容辞入加入村里和社区的防控队伍,1月27日起,他在工作之余,每天到外地回来的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及时诊治身体不适的群众,助力构筑了安全防线,成功守护了村落的安全。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大家身体健康,我也会一直做下去。”佳叔精神抖擞,声音铿锵有力说道。
记者 岑永龙 江韵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