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垃圾成顽疾 定点定时投放快来临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24小时不定时倾倒垃圾的习惯,每当环卫工清走垃圾后,生活垃圾又再次填满垃圾桶。而隔夜的垃圾会滋生细菌、蚊虫、蟑螂、老鼠等卫生隐患,不利于环境卫生整洁干净。近日,我市出台《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有望解决垃圾隔夜顽疾。
记者在端州区朗晴海岸小区采访,清洁工何玉云刚把小区所有的垃圾清走,稍作休息便可下班回家。她告诉记者,小区分布有十几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点都有三个不同类型的垃圾桶。“垃圾桶的垃圾不算满,垃圾桶设置得有点多了。”
何玉云说,现在市民是24小时不定时投放垃圾,很多时候他们将垃圾清走后,垃圾桶里又产生了新的垃圾,导致垃圾存放时间过长。“尤其是晚上,我们早上5点和下午5点清理垃圾,随后产生的垃圾就会出现隔夜的现象,自然也会滋生蚊子、苍蝇等。”何玉云觉得,如果能够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那肯定是一件好事,垃圾可以及时被清走,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端州区环卫工程沛娟一听说生活垃圾要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她满是期待。做了26年的环卫工,程沛娟对市民24小时不定时倾倒垃圾的现象感受最深。她告诉记者,从自身工作而言,有时候在清扫临街商铺道路时,他们刚清扫完,倒掉垃圾桶里的垃圾,临街商铺的小食馆很快便把垃圾倒在垃圾桶里,有些商铺清扫到门口了,叫他们把垃圾拿出来,他们都不搭理。
“尤其对于厨余垃圾,天气一热,很容易产生异味和细菌等,成为靓丽环境中难以抹掉的污点。”程沛娟说,环卫工都很希望市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减少垃圾在环境中滞留的时间,也会让环境变得更加清爽靓丽。同时,也会提高环卫工作的效率。
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4小时不定时倾倒垃圾,不利于环境卫生,现在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不仅可以在时间上把握做好垃圾及时清运,也方便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分类指导。目前该项目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权威解读
按《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规定,分类示范区域的居住区、公共机构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充分考虑居民生活习惯,科学确定投放点位置、投放时间及投放规范等。并对新建楼盘做出了规定,要求新建楼盘一律采用楼道撤桶定点投放模式,形成约束机制。
垃圾运输全封闭 空气清新臭味除

一名环卫工在城区垃圾中转站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高静 摄
一辆车、一个人、4000个日夜、40多万吨的垃圾、日行300公里路程,这些数据记录着肇庆市绿润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垃圾清运司机黎汉中10多年来的工作轨迹。
刚入行的时候,黎汉中开得是非封闭式垃圾车,整车垃圾靠帆布盖住。“遇到刮风下雨,垃圾总会飘出来,开一路飘一路。遇到晴天暴晒,垃圾经过高温发酵,更是臭气熏天。”他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环境笑着说,“一天工作下来,不换衣服都不好意思跟熟人打招呼。”
近年来,我市逐步将垃圾转运车更换为封闭式垃圾转运车,黎汉中也在五六年前便开上了封闭式垃圾车,车里有空调又宽敞,垃圾转运过程滴漏、飘洒现象大大减少。记者在城区宋城垃圾中转站看到,黎汉中将封闭式垃圾车开入场内,“一键操作”后将垃圾倒入压缩箱,压缩后装箱上车。清洁人员立马对地面洒落的垃圾进行清扫冲洗,同时对车体清洗消毒。黎汉中说:“虽然也有味道,但是比之前的工作环境好太多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对清洗消毒流程执行得更加严格了。”
城东片区的垃圾转运工作,现有的30台垃圾转运车已经悉数换成封闭式型号,转运车队队长李师傅是环卫行业的“老资历”,“垃圾运输车多少会有些噪音,为了不打扰居民休息,环卫工人四五点开始清扫,六点钟转运车准时到位工作。”他向记者介绍,疫情期间每天转运约300吨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在中转站过夜,大大减少了垃圾产生的异味和滋生的蚊虫鼠蚁。
随着垃圾分类宣传的深入推进,垃圾转运车也将会继续升级,未来将会有清运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垃圾转运车陆续投入使用,为我市的垃圾处理打通了一条清晰的“物流线”,从运输环节上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高静
权威解读
根据 《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要求,市城管局、市资源局、市环境局要联动建立规范的分类运输体系。生活垃圾必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运输。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开展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和收运秩序整治,规范运输作业。规划、建设并升级改造垃圾房、转运站等分类设施,补齐垃圾运输中转能力短板,解决“邻避”效应和扰民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