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作为制造业风向标的高要金利镇,就业返岗率高,有力支持了稳就业大局。图为高要区优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新招了30名员工,生产作业不受影响。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摄
编者按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在抗疫新形势下,要加大“六稳”力度,首次提出“六保”,其中排第一位的就是保就业,这既关系到老百姓的“饭碗”,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今年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尤其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党中央十分关心的议题。为了缓解就业难题,我市政府部门、高校以及企业多方努力,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如何尽快推动各产业全行业全面复工复产,成为亟需面对的考题。本报记者深入各行业一线,探访复工复产下的就业现状,以期寻找破解之道。
我市打出“组合拳”稳就业
西江日报讯(记者 高静 通讯员 周昌岐)昨日,记者从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抢抓疫情期间国家、省各项利好政策,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包括出台一次性就业补助等激励政策、帮助异地务工人员返岗入企的专列专车专线、“一站式”暖心服务等,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据统计,1-3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9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9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9人,促进创业540人,3月份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9%,控制在省定目标3%以内。
记者了解到,我市调剂统筹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性资金1.45亿元,对首次或重新返肇在规上工业企业就业,户籍属西北板块、东南板块的务工人员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1000元补贴,稳定和吸引本地劳动力回流和引导就地就近就业,并通过省紧缺人才招聘平台、智联招聘、“肇庆人社”APP等线上平台促进就业。截至4月25日,累计新招用工13108人。
同时,深入开展“人社+企业+镇村”的市内劳务结对协作,解决企业用工和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就业问题;通过“人社+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供需平台,支持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托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此外,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2.38亿元用于“大培训”,深入推进“广东技工·肇庆工匠”“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五大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整体技能和综合素质促就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