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今年的春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各地种养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令人欣喜的是,本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各地发现,随着复工复产号角的吹响,养殖户、种植户们在政府助力、开展自救的基础上,纷纷行动起来,与时间赛跑,调整思路迎难而上,希望抓住“春天的尾巴”踏上新一年的发展道路。
经销商纷纷来收购鲜鱼,解决了滞销问题。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
高要大湾镇麦溪鲤养殖户梁钧然
绿色通道放行 鱼儿“游”向市场
3月27日,在高要区大湾镇古西村,两口共近千亩的鱼塘波光粼粼。这里就是肇庆大名鼎鼎的麦溪塘,所养殖的麦溪鲩和麦溪鲤,肉质鲜美,享誉省内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站在鱼塘边,梁钧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是肇庆市碧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承包了这里的麦溪塘。此时,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着拉网捕鱼。一条条肥大的鱼儿在网中活蹦乱跳,岸上停着两辆外地号牌的大货车,准备装载鲜鱼。 “今天卖了2万公斤,将运到佛山环球批发市场。”梁钧然边说边笑。
在2月底前,梁钧然还一筹莫展。碧波之下,游弋着120多万公斤的麦溪鲩和麦溪鲤。“按计划,这批鱼在年初八售卖,但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算盘。”梁钧然说,当时高速公路受阻无法转运,更揪心的是,全国各地的餐饮店几乎全部停业,包括工厂、企业等,导致销售渠道全部被堵。
“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答案几乎都是不要了。”回忆当时,梁钧然感慨万千。鱼卖不出去,每天还要吃玉米、小麦等辅助饲料,“每天要投入好几万元,滞销一个多月,损失很大。”
2月下旬,政府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号角,餐饮店恢复营业,企业陆续开工。当他正找经销商时,许多买家纷纷来电话,“都是找我要货。”
记者看到,梁钧然联系的客户以珠三角为主,向江西、广西、湖南等地辐射。其中,经销商李钊雄成为梁钧然谈得最多的一个。“他销售经验非常丰富,带领的团队战斗力很强,仅3月1日那天,就帮我卖了 2.5万公斤鲜鱼,已累计销售60万公斤。现在正忙着和各地经销商洽谈交易事宜。”梁钧然一脸的自豪。在他看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销售渠道畅通的关键之一。
当地政府部门也没闲着。高要水产部门一名姓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疫情发生以来,高要政府迎难而上,积极帮助广大养殖户解决难题,包括将政策信息及时送达、为农产品销售开通绿色通道, “农户只需将上市产品信息,通过手机上报,农业部门即与交通部门通过网上办公,一日内制作电子版通行证发给养殖户,保证农产品及时上市。”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