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登高山 吃牛肉 抬大神 广东各地重阳民俗风情精彩纷呈(3)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岁岁重阳,又是一年重阳时。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节日里,素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除此以外,在广东各地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重阳习俗,下面记者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广东人是怎么过重阳的吧。

佛山:秋祭

往年佛山秋祭场面。资料图片

往年佛山秋祭场面。 资料图片

佛山的秋祭有上千年历史。在古代秋祭,人们会登山扫墓,祭奠祖先,如今佛山的秋祭会在每年重阳前后举行,是每年秋色欢乐节的一部分。

活动当天,秋祭作为欢乐节的开场大戏,在佛山祖庙举行,届时会有仪仗入场、上 祭品、敬香、切烧猪等传统重阳节祭祖习俗。该项活动以传统秋色、时代特征为主线,以广东民间艺术 和地域风情为特点,集工艺美术、艺术表演于一体,其中包括开闭幕式演出、秋祭、乡饮酒礼、秋色巡游、秋色赛会、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及佛山(岭南)非遗展、非遗专题交流会、秋色大舞台等内容。祭礼仪式由祭品敬奉、进香仪式、祭文宣读、祭酒仪式、肃拜北帝、敬献祭舞、切金猪、鸣炮礼等九大环节构成,体系完整,场面肃穆,极尽威严。

阳江:风筝节

阳江重阳节有放风筝的习俗。资料图片

阳江重阳节有放风筝的习俗。 资料图片

阳江有“纸鹞城”、“中国风筝之乡”的美称,与山东潍坊并称南北风筝最大的两大流派。阳江风筝有14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阳江已有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据说那时有一位州官叫王亘,他在北山一块“仙掌石”上凿了一个“流杯池”,每到重阳佳节,就邀请各界名流,集于石上,一边“曲水流觞”,一边放风筝,周围百姓也在山间支起帐篷观看。 《阳江县志》载:“重九日,结伴携酒选胜 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到了清代,场面更为壮观。清人林葆莹诗云:“浮屠七级北山坳,纸鹞参差万影交。”可见当时之盛况。

从1992年开始,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阳江都会举办群众性风筝比赛,大赛吸引全国各地风筝爱好者前来参赛。万千风筝随风飞舞,场面极其壮观,因此也吸引众多阳江当地市民携家人前来欣赏。

潮州:油麻团

潮州人过重阳会做“油麻团”。 资料图片

潮州人过重阳会做“油麻团”。 资料图片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各地都有登高、饮菊花酒、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潮州人过重阳节除了登高、饮酒外,还有放风筝、制作“油麻团”作为祭品等的习俗。

在潮州地区,用“油麻团”作为祭品,也有一定的来历。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读为“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似,因而古时候的潮州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

是日,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探访,互赠“油麻团”,这是潮州人重礼仪的具体表现。又因潮州人对此节日的传说,与全国各地有所不同:一说是日为太阳公公生日;另一说是“九皇诞”。故自古以来,潮州人便有以“油麻团”和应时水果祭祀太阳公公或“九皇爷”,并有持素一天之俗。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