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端州供电局何瑞权 无惧风雨保供电 责任担当传后辈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年过五旬的何瑞权从应征入伍到转业地方,三十六年的技术生涯保持着一个成就:零重大事故。他能取得这一惊人成就,得益于那一段军旅生涯。

何瑞权和他的“伙伴”应急供电车。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何瑞权和他的“伙伴”应急供电车。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年过五旬的何瑞权从应征入伍到转业地方,三十六年的技术生涯保持着一个成就:零重大事故。他能取得这一惊人成就,得益于那一段军旅生涯。

何瑞权是端州人,1983年,他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北方某部队机场成为一名空军机务技术兵。谈及当兵原因,他称深受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立志成为一名“最可爱的人”。在部队里,何瑞权负责战机电气和仪表的维护,保障每架战机、每位飞行员的安全。那四年里,何瑞权负责维护的战机未出现一起事故,他因而受到部队嘉奖。

1987年,何瑞权转业到南方电网广东肇庆端州供电局,成为高压线路班的一员。“在部队时,我保障的是战机安全,在供电局,保障居民用电安全。”他说。虽然结构不同,但何瑞权当兵时学习运用的电气原理与供电线路的知识是相通的,他跟着供电局的师傅学习,结合自己以往的维修经验,融会贯通,工作很快上手。

上世纪80年代末的端州区,交通还不是很发达,供电工人只能通过双脚走路巡查,从岗头变电站出发,向东至鼎湖天湖二站(水电站),或向西至小湘维护高压线路。何瑞权和师傅带着工具、水、面包,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我和师傅第一次去巡查时,翻山越岭也没叫苦叫累,师傅也惊讶于我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他说,“这些都是参军练就的。”80年代末某年夏天,何瑞权收到某处高压线路故障的消息,前去查找故障点。当时正是台风天,何瑞权走在狭窄的池塘基上,谁知被大风吹倒跌进池塘里,幸好水不深,他很快就爬了起来。“市民的用电依靠我们保障,再多险阻都要迎难而上。”

1995年,端州供电局成立电缆班,何瑞权成为班长,也有了自己的徒弟。建设路是端州区敷设地下电缆的第一条道路,开挖电缆沟、敷设电缆、制作电缆头、安装配电设备都是电缆班的工作。敷设电缆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制作电缆头,“制作过程中如果沾上一点灰尘,都有可能在使 用时发生爆炸,十分危险。”何瑞权介绍道。电缆头的制作只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却是电缆班人员背后长时间训练和对工艺钻研的心血体现。之后,何瑞权带领班员逐步在城区主次干道敷设地下电缆。

2016年,何瑞权由于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技术全面突出被选入试验班,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城区各个重要会议、赛事、活动等保供电。2018年,为保障省运会的顺利开展,从6月份开始,何瑞权出现在端州大大小小的比赛场上,保障着供电工作的顺利,最早出现、最晚离开的都是他们,可以说吃住都在应急发电车上。在此期间,他足足瘦了10公斤。

如今,何瑞权仍然奋斗在供电保障的前线。“我要将身上的责任、担当精神传递给年轻一辈,将军人的精神作风传承下去。”他说。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实习生 何诗桦 通讯员 杨玉林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