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琛 “助人为乐”就是我的终身事业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肇庆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琛看来,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扶持贫苦孩子完成学业,是自己终身的事业。

王琛。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王琛。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肇庆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琛看来,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扶持贫苦孩子完成学业,是自己终身的事业。

1996年,时任四会某学校教师的王琛,很喜欢利用课余时间,到敬老院或留守儿童家里进行帮扶,带上些许营养品,舒适衣物,与老人小孩做做游戏,谈谈心,分担他们内心的寂寞,同时,自己也感受到一种助人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受到王琛的影响,下课或者假期结伴而行,跟随老师到四会各个镇开展公益活动。

2012年,机缘巧合下,王琛辞去教师一职,来到四会市关工委企业家爱心促进会专门负责公益慈善工作,定期收集四会市各镇上报的帮扶案例,再组织义工通过走访进行确认与核实,随后联系爱心慈善人士沟通帮扶计划。有了权威的平台,王琛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帮扶的个案,也深深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实在有太多需要关爱与帮助的困难儿童。

一日,接到工作人员反馈称,威整镇有一户贫困家庭住房已倒塌,情况 紧急,需要捐资重 建。王琛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志愿者驾车前往该村,即使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来到贫困户门前,王琛与志愿者们还是被眼前一幕所震惊。破败的泥砖房孤零零地倒塌在山脚,污水横流,另一间尚能住人的泥房也已颓然松动,屋顶还在漏水,环境阴暗潮湿,实在不宜居住。

“我们当即决定发动两个爱心团体进行义卖,将所得的善款与政府资助资金一起用于房屋重建。前些年我们再去回访的时候,他们一 家 人已 经 住 上了一层 的水 泥 新房。”而最让王琛感动的是,每次回访,这户贫困人家里的小女孩总会拉着自己的手,久久不放。“这或许就是我一直坚持做公益的理由吧。”

王琛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与持之以恒的努力,尽可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小孩,让他们少受一些苦难,多一分温暖。然而,彼时的爱心促进会成员少,活动零散,各项事务零碎无人整理,王琛认为,要想四会市的公益志愿事业蓬勃发展,一定要将目前的公益资源整合并进行系统管理,才能使之长久有效的发展。

经过六年时间的积累与改善,四会市关工委企业家爱心促进会义工从原来的数十名增加至现今的数百名,入会的慈善企业家也从原来的40人增加至60多人,帮扶学生超500人。“现在只要在群里 发布公益活动,大家都积极报名,氛围比以前浓多了。”王琛感慨,随着群众参加公益事业的意识不断提高,公益组织陆续增加,政府逐渐重视,自己也感受到身为一名公益志愿者的光荣。

多年来,王琛为帮扶困难学生,走遍了四会市13个乡镇、街道。公益之路路漫漫,远比想象的还要崎岖、难行,但她依旧执着、善良,坚持这份初衷,丝毫没有放弃、后悔。“做了公益这么久,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不舍得我,我也离不开他们。”王琛告诉记者,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她追求的目标。她既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他们的“妈妈”。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