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粤华
谁来种地?这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问题。在高要区南岸街道,一家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解答这一时代之问。这家合作社名叫肇丰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肇丰合作社),其在“全链条农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农机手+技术骨干+农户”三级人才梯队,尝试破解老年人“种不动”与年轻人“不想种”的粮食耕种困境。

高要区肇丰合作社人员进行机收作业。
农机手稳收成育新人
连日来,天气晴朗。在阳光照耀下,肇庆乡间大片的稻田泛起金光。“今年初,肇丰合作社将这片约150亩的撂荒地平整后,种上了水稻。现在晚稻已经成熟,这个星期准备让农机手操作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近日,在高要区新桥镇金山村的田埂边,肇丰合作社负责人李永洪望着眼前的一片金黄,计划着一周的工作。
成立于2017年的肇丰合作社位于南岸街道新江二村,从事农业生产服务多年,现有各式农业机械100多台(套),至今累计整治撂荒地1500亩。近两年,合作社对外提供农机服务面积5000至6000亩,拥有技术人员5名、农机手20名。
新江二村村民李伟周是肇丰合作社农机手。从操作小型农机到大型新式农机、无人机,从犁田到收割的水稻生产全链条,李伟周无不熟悉,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开耕、收割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作业10多个小时”在他的印象里,每年有4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忙得像陀螺,“忙到连饭都吃不上。”
在肇丰合作社里,像李伟周一样的农机手,每年至少为3000亩次的田地提供机械化农业服务。这支由20名持证农机手组成的队伍平均年龄40岁。2024年,合作社农机手年收入超8万元。
这些农机手还当起了“老师”,培养村中年轻人、普通农户成为新型农民。农机手钟伟贤便收了10多名这样的徒弟。“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至30岁之间,基本都是主动来学习的。”他说,这些年轻人头脑灵活,上手快,学得比较用心,“平时,他们外出打工,农忙时回来帮手。农忙时当农机手,一个月收入约1万元,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新江二村村民李烨荣,家里种了约200亩水稻。2020年,他向肇丰合作社农机手学习操作新式农机,如今已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成为了合作社农机手。他告诉记者:“在好年景里,自己家里种地的收入加上当农机手的收入,一共约20万元。”
据了解,从2017年至今,肇丰合作社累计培育200余户农户掌握机械化种植技能,让普通农户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有效提升了种地积极性。
“禾医生”让种粮更安心
如果说专业农机手和机械化种植大幅解放了农户劳动力,那么肇丰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则为农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何平是合作社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生产25年,被周边农户称为“禾医生”。每到水稻生长关键期,他每天都到田间巡查,看看水稻生长情况,若发现有病虫害迹象,便马上“问诊”,现场指导农户采取应对方案。
“像在水稻插秧后30天,我就要帮农户巡田,看看有没有出现‘过风寒’,监测飞蛾虫卵密度、产卵时间等等。”何平说,他向农户免费提供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咨询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农户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技术专家提供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指导服务。有他们技术把关,我们放心。”新江二村村民李少明种了约120亩水稻,全部交给了肇丰合作社管理。“遇到台风、洪涝等天灾,他们还会帮农户救灾抗灾,减少损失。”他告诉记者,托管前,每亩田的耕作成本约1200元,托管后约800元,“种田成本减少了,还不用自己操心,托管效果非常好。”
据李永洪介绍,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乡土专家负责田间管理指导,每名专家对接10至15户农户,手把手传授机械化种植技术与田间管护经验,努力让“懂技术就能多增收”成为现实。
“五统一”保障“种好地”
要解决“谁来种地”,不仅要从人才培育、技术赋能上入手,还要提供制度保障,确保经营管理水平“不掉链子”,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社会服务标准化,保障“单产增收”可持续,让土地“效益多赢”。
“合作社针对小农户‘分散种粮成本高、单产低、收益少’的难点,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李永洪进一步解释,所谓“五统一”,即统一调配农机避免闲置,降低设备使用成本;统一作业标准保障耕作质量,确保单产稳定;统一安排生产,避免误季减产;统一连片作业减少辗转耗时,提升效率;统一结算服务费用简化对接,降低农户沟通成本。
“五统一”变“单打独斗”为“大兵团”作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耕地经济效益。这既保证了农民每年有稳定的地租收益,让其能够享受到农业增值带来的收益,又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以保障“种好地”来解答“谁来种地”。
“今年,我们与肇庆一家职业学校合作。合作社作为高素质农民专业培训基地,向学生传授农业种植基本知识、机械化操作技能等内容,培育其成为新型农民。”李永洪说,双方合同已签订,未来将围绕相关规划开展合作。
据了解,2022年10月,肇丰合作社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被认定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已成为高要区常态化农机应急服务队成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