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晨光微露时,鹭鸟掠过低垂的湖面,游人静立岸边,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星湖徐徐铺展。进入11月,星湖上空每日都上演着群鸟蹁跹的灵动图景,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在星湖湿地公园上演人鸟共生和谐画卷。 通讯员 何异能 摄
又到一年候鸟迁徙季,也是观鸟的最佳时节。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平台上,市民游客纷纷举着手机对准鸟岛,拉大焦距,定格候鸟捕食、飞舞的精彩瞬间;还有人坐在公园长椅上,静心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这里太舒服了,既能观赏候鸟,还能沉浸式感受‘森林狂想曲’。”游客张先生由衷感叹。
“每日都上演‘万鸟投林’的奇观,清晨与黄昏时分尤为热闹,鸟鸣阵阵、不绝于耳。”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吴国华介绍,除了南迁候鸟,还有不少过路的鸟儿在此临时栖息、觅食。
吴国华指着湖中的鸟岛说,这座四面环湖的小岛相对独立,人为干扰极少。每逢迁徙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会在此停歇补给,场面蔚为壮观。据科研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在此观测到的鸟类包括夜鹭、池鹭、白鹭、苍鹭、鸬鹚、珠颈斑鸠、戴胜、翠鸟、暗绿绣眼鸟、红耳鹎、白头鹎、黑水鸡、鸳鸯等160多种鸟类。
“这里不仅是南迁候鸟的‘中途驿站’,更成为160多种鸟类的‘永久家园’。”吴国华表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候鸟选择留居越冬、繁育后代,甚至全年栖息成为“留鸟”,候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种群。位于城市中央的湿地公园,这种“候鸟变留鸟”的生态现象,已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这些变化源于系统性的保护举措。吴国华介绍,星湖湿地每年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搭建人工鱼巢,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划定仙女湖核心保护区,优化游船航线,要求游船远距离航行,禁止游客上岛,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建立24小时鸟类视频监测,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干预,并建立巡护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偷捕、掏鸟蛋、伤害鸟类等行为。此外,景区还开发了科普研学游路线,让游客在观赏万鸟齐飞美景的同时,学习观鸟知识、认识鸟类品种、掌握野生动物保护方法,树立爱鸟护鸟、守护生态的意识。
“如今市民游客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大幅提升,不少人发现受伤的鸟类后,都会主动联系我们施救。”吴国华说,市民的观鸟、爱鸟热情持续高涨,星湖湿地相关游览路线每年吸引超20万人次游客,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也让肇庆观鸟成为一张亮眼的旅游名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