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今年夏天,肇庆金利诚峻队夺得村超全国赛冠军后,“中国小五金之乡”高要区金利镇体育事业迎来新的变化——一名冠军成员把冠军荣誉视作起点,把足球变成事业,将精力投向家乡还待深耕的足球土壤。

在金利镇西围幼儿园,陆伟豪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足球兴趣。 记者 林琳 摄
如今,23岁的金利诚峻队队员陆伟豪有了一个新身份——领跑者体育主理人。他的故事,超越了载誉归来的俗套叙事,呈现出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梦想融入乡土命运,从追光者到造光者的完整弧光。
根脉
皮肤晒成古铜色,小腿肌肉线条分明,笑起来略带腼腆,但一踏上草皮,眼神便瞬间锐利如鹰——这是陆伟豪身上的双重气质:既有根植于乡土的质朴,又有奋斗在球场的专注。
正是金利这片土地,带给陆伟豪关于足球的最初悸动。小学时,他和小伙伴在操场上配合攻防,为一分得失或喜或悲,为胜利欢呼呐喊感动。在校外,他们奔跑在滨江公园,把汗水挥洒在绿茵场上,让足球陪伴成长。
正是金利这片土地,带给陆伟豪对足球的热爱。他的父亲陆明勤与五金件打了一辈子交道,曾是金利足球“黄金时代”的球场健将。2017年的金利足协杯,陆伟豪和父亲上演同场对决,这场比赛至今仍让金利足球爱好者津津乐道。
不管换了多少部手机,陆伟豪都会珍藏着父子同场竞技的合影。“看到父亲不再年轻却仍在场上奋力奔跑,我真正懂了什么叫传承。”陆伟豪说,父亲从上场拼杀到退居场边执哨,一直默默守护乡土足球。这种精神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了他的成长。
淬炼
今年10月底,又一年的金利足协杯如约而至。陆伟豪重新加盟村队。“队里不少元老要挂靴了,所以今年的比赛特别重要,我要回来贡献一点绵力。”
“绵力”只是他谦虚的说辞。夜幕下,进攻中,陆伟豪被铲倒在球门前,痛苦地抱着膝盖。下场进行简单处理后,他又面不改色地上场了,只有脸上密集的汗珠,无声诉说着他的疼痛。
如此铁汉,也曾流下悔恨的眼泪。高中时代,身为队长的陆伟豪在关键战役中罚失点球,球队憾负对手。终场哨响后,他的情绪彻底崩溃:“对不起教练,对不起我们一起训练的日日夜夜。”而在成人草根足球联赛一场比赛后,巨大的不甘让他再次泪洒赛场:“我们明明可以,为什么还是做不到?”
泪水,是信念重塑前的阵痛。上了大学后,陆伟豪在专项学习中接触到系统的足球理念。来自足球之乡梅州的教练,更让他理解到足球如何塑造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他与志同道合的伦广联一起创立了大学足球校队:“没有舞台,我们就自己搭一个。”
在村超全国赛夺冠之后,陆伟豪更坚定了以足球塑造文化基因这条路。“我的家乡需要有人去做默默无闻的奠基工作。”他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以领跑者体育为平台,构建“青训—赛事—体育策划”的闭环。
深耕
这两年,陆伟豪的日常是一部“双城记”。在肇庆与佛山之间,每天上百公里路程是他连接资源与乡土的桥梁。他的行程非常紧密:早晨,在金利的小学和幼儿园上足球启蒙课;下午,在佛山带领校队进行战术演练;傍晚,又赶回金利协调赛事,参加比赛。
轻伤不下火线的状态延续到绿茵场外。记者每见陆伟豪一次,便觉得他的声音又沙哑几分。
——“你上课怎么不用扩音器呀?”
——“那样效果不太好,会和小朋友产生距离,况且我已经习惯了。”
这种坚持源于他强烈的使命感:“金利青少年足球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想用自己的努力,把这块空白补上。”
他的努力正在孩子身上得到回响。金利镇西围幼儿园园长庞伟英对陆伟豪的教学赞不绝口。“他能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和游戏激发兴趣,让足球从教学变成吸引。”她分享了一个动人案例:有个孩子起初以上课喝水为借口偷懒,在陆伟豪的耐心引导下,几周后就成为班里最专注、最积极的学生。这种静待花开的耐心,正是青训工作最宝贵的品质。
陆伟豪深知,没有竞赛平台的青训是无根之木。他准备借鉴佛山成熟的联赛模式,在金利打造常态化青少年赛事体系。这一实践,正是“百千万工程”推动文体赋能乡村振兴、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的鲜活注脚。
“我们马上会建成一个带观众席的标准球场。”陆伟豪指着滨江公园的方向说,“百千万工程”对城乡基础设施的投入正在夯实他的梦想,“硬件在升级,软件更要跟上。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不出家乡也能接受到不输大城市的足球教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