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询问——问堵点破难点 提实措优环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陈坚庭 黄伯光

近日,在肇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暨“代表·局长面对面”交流会,组织市人大代表与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问询,紧扣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痛点堵点,以问促改,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不断升级优化。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以“肇庆服务、天天进步”为引领,创新“双容双承诺”“全肇办”等模式,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2023年制定出台《肇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今年修订完善该条例。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项监督、代表遍访等,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本次专题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千企大调查”梳理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执法监管、干部作风等多类核心问题,确保问询精准发力。

聚焦政策落实

问出实效 答出保障

政策的吸引力、公平性与落地实效,既涵盖公共服务、要素保障等基础需求,也包括创新支撑等发展诉求,是企业关注的核心焦点。

市人大代表朱增余率先发问:“如何提升政策吸引力、公平性和便利性,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企业反映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用地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下一步将如何破解?”

市发展改革局负责人回应,该部门将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匹配政策供给;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维护政策公平性;多渠道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政策便利性。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会同各地各有关单位,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小切口改革,强化涉企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持续提升涉企政策的吸引力、公平性和便利性。”

聚焦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痛点,市人大代表苏农发问:“如何以知识产权破解融资难题?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助推产业创新?”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回应,该部门将联合多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金融新产品,简化质押融资流程,推出“技术入股贷”“地理标志贷”等模式,破解知识产权融资难题。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将完善制度体系,印发相关规划与方案;出台扶持政策,推进重点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强化交易运用,建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优化服务体系,设立商标业务受理窗口与培育指导站,畅通维权渠道。

针对“千企大调查”发现的缺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问题,市人大代表李子骞发问:“如何增强政策实效,助力企业强链融链?如何发挥科创平台对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的支撑作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回应,该部门将从精准送策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政银企协同三方面提效,加强中小微企业申报辅导,依托相关创新中心推进数字化项目,鼓励适配信贷产品并优化金融机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补充道:“我们将立足区域产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实验室能级,搭建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健全成果转化体系,推广特色合作模式,加速技术落地。”

聚焦政务服务

问出便利 答出效率

从材料简化、流程优化到政策宣传,政务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办事效率息息相关。政务服务的便捷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办事体验。

有企业反映,办理经营许可证存在申报材料复杂、线上指南烦琐、系统卡顿退件率高、政策宣传不足、中小微企业需求受忽视等问题。市人大代表蔡光辉询问:“如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以简化办事流程和材料?如何强化政策宣传,解决企业信息渠道单一问题?”

市政务和数据局负责人回应,该部门已针对企业堵点制定32条优化举措,如标准化梳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形成统一规范与指南,压缩自由裁量权;数据化打通部门壁垒,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共享电子证照印章,减少重复材料;智能化提升审批效率,探索人工智能预审材料,并推行“秒批秒办”;一体化优化办事体验,构建多元办理模式并设“广办专区”;透明化强化政策宣传,设立政企联动点,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听得到、有人跟、能解决。

聚焦执法监管

问出规范 答出温度

规范公正的执法监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市人大代表蔡大经提问:“部分企业反映行政执法存在多头检查、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根源何在?哪些措施能够规范执法行为?”

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问题根源在于执法人员服务意识不足、部门监督缺位、执法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该部门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选聘33名行政执法监督员,设立12个企业监督联系点;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公布1452项行政检查清单,实施1064项免罚事项;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发出监督建议书与工作提醒函,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市人大代表庞东英针对市场环境问题发问:“如何整改招投标不透明、不公平问题,确保放宽市场准入政策落地,强化公平竞争审查?”

市发展改革局负责人回应:“我们将健全招投标联动监管机制,升级综合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预警围串标行为,探索评审与定标环节分离,约束专家自由裁量权。”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补充:“肇庆企业开办网办率超98%,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隐性壁垒,强化政策起草阶段公平竞争审查,对违规政策零容忍。”

聚焦干部作风

问出担当 答出导向

优质营商环境离不开过硬的干部作风保障。市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靠前服务不到位、漠视企业诉求,延误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市人大代表梁戈飞询问:“职能部门如何纠正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偏差与担当执行弱化问题?”

市发展改革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强化正面引导,广泛宣传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后续将联合相关部门表彰主动服务、担当作为的典型单位和个人,树立鲜明导向;另一方面强化反面监督,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多次投诉的服务不到位情况实施专项督办挂牌销号,将涉企投诉办理情况纳入市直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形成刚性约束,通过正反结合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凝聚共识 整改落实

专题询问中,一问一答直指问题,一策一措回应期盼。市人大代表精准发问、刨根问底,职能部门负责人坦诚作答、明确举措,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监督闭环。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兴文表示,市政府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切实扛起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把企业诉求作为工作导向,全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庆良在小结中指出,此次专题询问中,7位市人大代表提问精准务实,各职能部门回应诚恳具体,达到找准问题、凝聚共识的预期效果。下一步,要提高思想认识,以紧迫感抓实营商环境建设,将肇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焦跨部门协调、执法规范、要素保障、干部作风、创新支撑、关键环节攻坚等重点,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凝聚政企民各方力量,市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市人大代表做好桥梁,市民积极参与,共同打造“肇庆服务”金字招牌。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问效,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共同为肇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