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传承光荣传统 续写绿美篇章——肇庆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林琳

20世纪70年代,怀集县北部苍茫的岳山脚下,气壮山河的“岳山造林大会战”拉开了序幕。成千上万的造林突击队员,肩挑背扛,风餐露宿,以“洒下千滴汗,染绿万重山”的豪情与坚韧,在荒山野岭中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绿色会战。他们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众志成城的绿色壮歌,不仅造就了如今怀集岳山的万亩林海,更凝结成肇庆人民代代相传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时光流转,精神永存。“十四五”以来,肇庆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将其转化为推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的磅礴动力。五年来,肇庆在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植绿增效

构筑点线面融合的绿美新格局

守护好大湾区西部的绿水青山,是肇庆的使命,更是肇庆发展的根基。肇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抓手,持续在国土绿化、林分优化、城乡美化上精耕细作。

一组数据印证了“十四五”期间肇庆的绿色耕耘:累计完成修复造林3.36万公顷、林分优化提升2.68万公顷,实施森林抚育7.11万公顷。通过打造77个千亩以上连片造林斑块(其中5000亩以上13个),肇庆森林资源从“量的积累”飞跃至“质与量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显著增强。

绿色不仅要铺满山野,也要浸润城乡。肇庆创新义务植树机制,设立绿美生态建设基金,推出“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累计组织义务植树活动1.18万余场,吸引47.61万人次参与,建设各类主题林2000余片,植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五年来,肇庆植绿成果遍布城乡:成功创建森林城镇10个、森林乡村22个、绿美古树乡村17个、绿美红色乡村14个;乡村苗木种植220万株,建成城区“口袋公园”29个,建成古树公园19个。肇庆的绿色脉络也在不断延伸,累计建成绿色通道林160余公里、碧道80.7公里、森林步道107公里,提升交通干线绿化1700多公里。从怀集岳山到广宁竹海,22处特色鲜明的省市级绿美示范点串珠成链,基本形成了“点上有景、线上有荫、面上有韵”的绿美生态格局。

改革创新

提升林业治理现代化新效能

守护绿水青山,需要久久为功的定力,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治理智慧。肇庆坚持以改革赋能林业发展,稳步推进绿美广东综合改革、林业生态文明改革及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全面建立并高效运行林长制,释放出强大的制度效能。

肇庆在林长制实践中勇于探索,在全省率先增设林长制工作科,创新构建“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协同治理机制,推动高要区恢复设立林业局,德庆、广宁等地成立林长制事务中心。鼎湖、四会、封开、怀集等地创新组建的镇级综合巡护队伍,实现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系统巡护,夯实森林资源源头治理的根基。

严管才是真保护。肇庆严格落实“四个台账”跟踪制度和整治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十条措施,对各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历年林草执法案件查处整改完成率均超过99%。在2021年省林长制评估及2022年度、2023年度考核中,肇庆市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次,标志着林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资源保护监管的全面加强,为肇庆筑起更加牢固的生态安全防线。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联保联控和湿地检察公益保护协作机制,肇庆有效遏制了保护地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林业防灾减灾方面,肇庆坚持“堵疏结合、打防并举”,非法炼山行为大幅减少。凭借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中出色的工作成效,肇庆市林业局荣获“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此外,肇庆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累计压减疫情面积2.72万亩,成功拔除1个县级疫区和8个镇级疫点,有力守护了森林健康。

绿富同兴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同时,肇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林业成为富民的“绿色银行”,推动绿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肇庆通过政策引领,让林业特色产业集聚成链:成功举办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推动竹纤维、竹基复合材料等高端制造项目落地,2024年竹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做强油茶文章,“十四五”期间新增种植面积7万亩,预计期末总面积达17万亩。国家德庆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广宁油茶、广宁竹子和德庆中药材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的建设,为肇庆林业特色产业集聚提供了坚实平台。2024年,肇庆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15亿元,较“十三五”期末实现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肇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产业,建成省级林下经济基地3个、森林康养基地5个,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广宁麻竹笋、封开坚果、怀集砂仁等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特色鲜明,肉桂、砂仁、灵芝等林药复合种植,封开杏花鸡、怀集下帅牛等林下养殖蓬勃发展……如今,肇庆林下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广宁县2022年入选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典型案例。肇庆森林康养旅游产业也在加快成长,新增森林旅游线路6条、新兴品牌地5个,精心打造的肇庆“绿十景”和广宁县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畅享肇庆的生态福祉。

重大项目的落地,为绿美肇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后劲。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西江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北岭山林场采种基地建设项目等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肇庆森林防火、物种保护、资源培育等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水平。

巍巍岳山见证了昔日造林者的热血与汗水,今日,肇庆正以同样的决心与担当续写绿美篇章。站在新的起点,肇庆将继续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为粤港澳大湾区筑起更加坚固、秀美、充满生机的西部生态屏障。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