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苑卉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澎湃浪潮中,肇庆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营商环境与系统完备的人才政策,成为高端制造企业扎根成长的沃土。扎根肇庆二十余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腾胜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胜科技”),在真空镀膜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不断突破,从初创企业成长为推动行业国产化替代的中坚力量。值肇庆人才节即将启幕之际,腾胜科技总裁朱刚毅接受本报采访,分享企业与肇庆共生共荣的历程,解读产才融合密码,展望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蓝图。
择“肇”而栖:三重优势聚
沃土,政企同心启新程
“肇庆,于我不仅是故土,更是创业理想的‘沃土’。”谈及与肇庆的渊源,朱刚毅满是归属感。早年外出求学深造后,他毅然回乡创业,源于对肇庆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与信任。
“选肇庆作公司基地,是看中其不可替代的三重优势。”朱刚毅坦言。首先,区位与成本优势显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肇庆交通便利,既能对接核心城市产业资源,又有宽松土地空间与适中用工成本,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减轻初期发展压力。“长期投入研发的我们,成本优势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攻关技术,避免起步阶段的‘生存焦虑’。”其次,生活环境宜人。肇庆拥有鼎湖山、七星岩等优质生态资源,城市绿化率高、生活节奏适中,“很多外地人才考察后,对生态环境印象深刻,这成为我们引才的‘加分项’。”再次,政府重视实体经济,政策支持精准有力。“当时我们不熟悉人才政策,工作人员上门逐条讲解‘西江人才计划’‘拔尖人才认定’等政策,帮我们梳理补贴申报项目。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坚定扎根决心。”朱刚毅表示。
如今,腾胜科技从最初小团队发展为拥有数百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30%—40%的科技型企业,产品覆盖真空镀膜设备、半导体芯片核心装备等领域。“肇庆不追求短期效益,包容氛围让我们能沉下心搞研发、做创新。”
产才共生:政策护航引育才,
双向赋能促发展
对高科技企业而言,人才是第一资源。腾胜科技20余年申请近百项国家专利、实现多款设备国产化替代,核心在于打造稳定技术团队,这离不开肇庆全链条人才政策护航,更得益于政企协同、双向赋能的产才融合生态。
“政府人才政策在招才引智关键时刻‘四两拨千斤’。”朱刚毅举例,前几年企业攻克核心部件国产化难题,急需一位高级工程师加盟。该人才在外地有稳定工作,对迁居肇庆有顾虑。政府部门得知后,迅速协助对接“高层次人才认定”,为其争取专项补贴、解决生活问题,成功引入关键技术力量。
近年来,肇庆持续加码人才政策供给,推出“西江人才计划”“人才绿卡”等举措,以“凤麟卡”“杰才卡”分层分类保障,用真金白银和贴心服务吸引人才。政策形成“引育留用”全链条支撑:引才环节,提供安家补贴、就医福利,组织“高校行”“专场招聘会”定向链接高校人才;育才环节,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和实习基地,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留才环节,通过人才公寓、驿站解决居住需求,以座谈会、家属联谊活动传递温暖,让人才安居乐业。
政策滋养企业成长,企业也反哺城市发展。作为肇庆首批人才代言人,朱刚毅带领腾胜科技主动推介肇庆营商环境与人才政策,搭建外部资源与家乡对接的桥梁。这一坚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此前,与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时,腾胜科技重点介绍肇庆的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与产业潜力。恰逢该研究所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在政策吸引与前期合作基础上,研究所专门组团赴肇庆考察,对当地的城市环境、营商氛围与交通便利度给予高度认可。据介绍,该研究所还将带来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高端人才团队,为肇庆特殊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注入新动能。
“我们受益于肇庆人才生态,也愿当好肇庆的‘代言人’。”朱刚毅表示,政企双向赋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产才融合之路越走越宽,“期待更多人才与企业了解肇庆、选择肇庆,共成长、共发展。”
筑梦大湾区:人才红利激潜力,
协同共绘新篇章
当前,“人才红利”逐步替代“人口红利”,成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作为扎根肇庆的企业代表,朱刚毅对肇庆在大湾区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潜力有着清晰判断。他认为肇庆是大湾区“潜力股”,也是未来重要产业拓展区和承载地。
为助力肇庆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人才,为大湾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朱刚毅提出建议:政策层面,强化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提高技术工人技能补贴,扶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降低人才创业与生活成本;人才培养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制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搭建创新交流平台,举办产业论坛、技术大赛等活动,吸引大湾区乃至全国优质人才汇聚。
最后,朱刚毅诚邀有志创新创业人才:“肇庆是充满机遇的热土,有优良营商环境、完善人才政策、广阔发展空间。期待与大家在此将创新梦想变为现实,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