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刘荣 柴嘉蔚
进入11月,封开县平凤镇五一村的坡地或旱田,种植的黄金木薯迎来了丰收时节。五一村一名村干部挥舞锄头,刨开泥土,露出了一串串粗壮的块根,“你看,这一株能收十多斤……这么多,今年大丰收了!”

村民种植的黄金木薯获丰收。 图片均由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煮熟的木薯呈金黄色,味道香甜软糯。
作为该村锚定的特色富民产业,黄金木薯以村委会带头试验种植为引领,增加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出一条种植致富之路。
五一村党支部委员李国基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有种植传统木薯,传统木薯为白色肉身,略带微毒,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食用,大多销往淀粉厂加工,并且随着市场价钱走低,很多村民干脆不种了,转种沙糖桔、香蕉等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
“后来,沙糖桔也因为黄龙病、香蕉价格低迷,影响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难以形成稳定的特色产业。我们想为村民谋求一条稳定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村干部严锦宇告诉记者,毕竟村子有种植传统木薯的历史,村民也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就打算发展新品种黄金木薯,这个品种不挑地方,土壤贫瘠也能长,易管理,基本不用打农药。
“‘百千万工程’要在村里落地生根,必须靠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李国基表示,为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村“两委”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多次深入黄金木薯产业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发现黄金木薯市场前景看好,不仅可以加工,还能像杂粮一样直接煮熟食用,甚至可以做成糖水,适应年轻人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
锚定方向后,说干就干。今年3月,村委会带头试种。部分村民看到并了解后,也跟着种植。目前,全村数十亩黄金木薯,已经卖出了好几批,批发价每斤2.5—3元,比传统木薯价格高了几倍。
“亩产达四五千斤,产量比传统木薯高,如果管理得好,产量能达6000斤,收益可观。”李国基介绍,黄金木薯个头大,煮熟后颜色呈金黄,色泽诱人,口感软糯,深受糖水店青睐。现在已有多名村民前来咨询,他们都有计划种植黄金木薯。
“经过试种,该品种适应性极强,完美适配五一村的坡地、旱地地形,如果发展起来,可以把村里的贫瘠闲置土地变身为‘增收宝地’。”李国基说道。
产业发展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黄金木薯产业在带动增收的同时,更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可减少30%的化肥使用量,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助力“绿美乡村”建设,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让乡村在收获“黄金效益”的同时,留住了绿水青山。
在发展路径上,五一村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稳健策略,目前全村以20亩试点为基础,带动村民扩种至70多亩,形成了初步的标准化种植规范。按照规划,未来三年该村将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突破300亩,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木薯产业振兴模式。未来还将计划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一村黄金木薯产业的培育发展,是平凤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不仅为村民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更成为平凤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益探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