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科技赋能守护“绿茵梦想” 四会草坪“铺”进全运会赛场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杨丽娟

当足球爱好者聚焦2025年全运会赛事时,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和深圳宝安体育场正精心养护足球场的翠绿草坪,随时迎接赛事的开展。鲜为人知的是,这片承载着运动员梦想的“赛场底色”,源自四会市黄田镇一家草坪企业。他们的草坪有怎样的优势,草坪发展背后藏着怎样的“科技密码”?近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公司生产的草皮即将运输给客户。

草坪“铺”进全运会赛场

记者来到四会市黄田镇先生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草地上机器轰鸣,技术员陈工正驾驶着专用机器修剪草坪,轮胎过处,草坪平整无痕。“这里藏着草坪的科技密码。”陈工停下车来告诉记者。记者蹲下用手按压草皮,即感受到良好的回弹。

“发往两个全运会赛场的正是这个‘狗牙根’系列的草种,其具备很强的生长恢复能力,同时在耐践踏性、抗撕裂性以及耐阴性等多项性能上表现优异,能够充分满足全运会期间高强度、高频次赛事的使用需求。”陈工告诉记者,全运会场地对草坪的密度、耐践踏性和恢复生长能力要求严苛。公司生产的所有草种均通过了国际草坪草遗传保证计划(ITGAP)的认证,确保了草源纯正、质量可靠,从而使草坪整体性能更加稳定。

据了解,该草坪基地于2022年建成投产,黄田镇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项目落地后迅速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专注于运动场专用草坪的研发与生产。2025年初,在全运会场馆翻新改造期间,该公司凭借优异的草坪性能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与深圳宝安体育场的草坪供应商。

科技赋能的“赛场基因”

足球运动赛场上,观众常常能看到运动员以一定的速度跪着滑行庆祝胜利的画面,有人不免心中一颤,担心运动员会擦破皮肤。“不必担心,因为每一株草都很柔软,有弹力。”陈工介绍,好的草具有高度柔软性,根系发达,通过不断修剪,使其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既保证了场地稳定性,又提升了缓冲性能。

“优质草种是基础,日常管养是核心。”陈工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如同草“医生”,每日对草坪进行“望闻问切”,查看草坪的健康状态,及时应对各种情况。

针对本次全运会场馆的草坪供应,该企业以标准化流程进行全周期管理,注重提升草坪密度与平整度,保证根茎处于良好状态。定期开展系统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出圃的每一片草皮都具备优良的健康状态与赛场适应能力。

此外,环保理念贯穿生产全程。种植基地的自动化灌溉系统,会根据土壤湿度精准补水,既节水又省时省力省人工。“我们的目标是让运动员放心驰骋,同时守护生态环境。”陈工说道。

该公司正积极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本土草坪草新品种的选育与人才培养,既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也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培育市场未来需求的草种。

目前,该公司产生的草坪销往全国各地的足球场、马术场、高尔夫球场等,年产值达800万至1000万元。

“全运会”效应下的产业蝶变

全运会的订单效应正持续释放。该公司生产的草种在各项体育赛事中的优良表现,让业内人士对该企业的产品更有兴趣和信心。该公司生产的草坪曾应用于北京鸟巢、北京工体、上海体育场、北海银投足球基地等专业赛场和训赛基地,以及部分大学校园运动场地,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随着全运会开幕日期日益临近,该公司的草坪养护团队,正在两个赛事足球场提供草坪养护保障服务。“全运会只是起点,我们要让‘肇庆草坪’走向更多赛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争早日打通出口渠道,将优质草种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这片来自黄田镇的绿茵,不仅为全运会注入了肇庆力量,更折射出中国体育设施产业的升级路径。黄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主要在业态培养上给予企业支持,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正着力引导基地探索与体育文旅等相关领域的融合路径,培育多元发展形态。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进驻为黄田镇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带来多方面积极变化。优化了产业结构,高附加值的专业草坪种植,丰富了本地农产品种类;先进种植技术与优质产品,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同时,带动就业增收,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改善了人居环境,连片规范种植的草坪美化了乡村风貌,提升了村庄整体观赏性与生态品质,为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下一步,黄田镇将聚焦产业融合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草坪种植与体育文旅、研学体验等业态结合,打造“优质草坪供应+运动场景展示”的特色产业节点,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确保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地方力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