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首例跨国造血干细胞顺利捐献 青年李泽余的“生命火种”跨山海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李颐娜

“护士,这一小袋真的能救一个人吗?”10月28日中午1时30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26岁的李泽余撑着略有酸痛的手臂,望着医护人员封存好的造血干细胞轻声问道。得到肯定答复,他紧绷的神情舒展,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这袋承载生命希望的“火种”,即将跨越万里山海,为远在海外的华人同胞带去重生可能。这是肇庆市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案例,也是肇庆市首例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案例。

“第一次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在‘三支一扶’工作时。”回忆与公益的结缘,现就职于广宁县农业农村局的李泽余思绪回到2023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彼时,他在怀集县乡镇服务,看到献血活动通知后主动报名,现场经志愿者科普,与同行伙伴一同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9月,一通来自肇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让李泽余的“无心之举”有了沉甸甸的意义。“工作人员语气特别欣喜,说我的分型和一位患者初步匹配上了。”

随着沟通的深入,一个信息让李泽余倍感责任重大:受捐者是远在海外的华人同胞。“一开始以为中华骨髓库只服务国内患者,后来才知道,中华骨髓库也参与世界骨髓库交流,共同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服务,是双向的帮助。”他坦言,那一刻脑海里闪过小时候学过的白求恩医生的故事,“我捐献时就想,这和白求恩跨越国界救死扶伤的无私精神是一样的,如今还增添了一份同胞情谊。”

这份认知让他更坚定:“这次能代表肇庆给海外同胞带来希望,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为了顺利捐献,他开始严格管理生活,早睡早起、清淡饮食、慢跑锻炼,整整一个月保持最佳状态,“患者情况紧急,我得确保自己身体没问题。”

捐献前,李泽余提前住院注射动员剂。“网上说会腰酸背痛,我倒没太明显。”他告诉记者,比起患者承受的病痛,这点不适也不算什么。

10月28日早上8时,采集开始。两根导管分别插入李泽余的双臂,血液流出、分离造血干细胞、再流回体内,整套流程有条不紊。“刚开始有点新奇,看着血液在管子里流动,就想着‘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救人了’。”他说,采集时不能随意挪动,手臂容易发酸,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程陪伴,聊家常、问情况,“慢慢就不觉得累了。”

中午1时30分,采集顺利结束,李泽余长舒一口气,“心愿达成”的喜悦涌上心头,他笑着说:“一想到海外的同胞正盼着这份‘生命火种’,这一个多月的准备和坚持,都有了意义。”捐献完成后,同事们的关心电话接连不断,让李泽余惊喜的是,不少同事在他善举的影响下,也要加入中华骨髓库,希望能成为“生命火种”的传递者。

如今,那袋来自肇庆的“生命礼物”,正奔赴海外。而李泽余的故事,像一颗种子在肇庆悄悄发芽,它告诉大家,平凡身躯也能承载伟大善举,跨越国界的同胞情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照亮生命的光。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