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编者按
肇庆大地,活力涌动。“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响彻岭南,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回村创业的年轻人就是其中的执笔者——他们回到熟悉的乡土,在田垄阡陌间书写全新的青春答卷。
即日起,肇庆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村里多了个年轻人系列报道”,循着年轻人的足迹,走进肇庆的乡镇,记录他们如何用知识、技术和新思维,为土地注入青春活力,让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梦想的新起点。“百千万工程”已经擘画蓝图,让我们一起见证乡村里的年轻人,共同见证青春笔墨为发展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时至十月,西江畔的太阳依然火热。高要区高供乐丰南药贸易有限公司的晒场上,肉桂、佛手等南药植物散发着香气。伍肇杰正仔细查看抽检回来的沉香,指着树干上人工打孔后愈合的“伤疤”说:“看,这里开始结香了。6年过去,终于心里有底。”不远处,哥哥伍肇斌在电商仓库里,与工人一起将打包好的佛手切片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这里是伍家兄弟的南药电商“指挥部”。键盘声、讲解声与药香交织,浓郁朴实。兄弟俩用15年时间,让高要乐城的南药香飘全国。
年轻人回来了
“阿公和阿爸都做南药生意,从小我们就要帮忙搬运、打包佛手、肉桂等,南药的味道仿佛渗入了血液。”伍肇杰回忆童年时眼神温暖。他记得,本地加工户常把肉桂拉到学校篮球场晾晒,放学后孩子们捡碎桂皮,攒一斤卖两三元钱,兴高采烈买零食。这种与南药的情感纽带,少年时期就已结下。
2006年,伍肇杰前往广州读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期间,他开发了一个汽车团购网站,效果不错。城市的繁华没有消解他思乡之情。2010年春节回家,看到家里堆积如山的优质药材,他萌生想法:拍下佛手、巴戟、桂皮的照片上传网络并留下联系方式。
“做了第一次尝试,开年后就有人打电话要货。”正是这通电话,坚定了他回家创业的信心。大学毕业后,伍肇杰也回到乐城,与同样大学毕业的哥哥伍肇斌一起做电商。当时村里人不理解:“出去读了那么多书还回来干这个,没前途!”但兄弟俩没在意,“我很清楚家乡南药有发展前景。”伍肇杰语气坚定。
第一笔电商订单
被问及创业最艰难的时刻,伍肇斌坦言:“一路走来,每个阶段都有挑战。我们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最初,他们连固定烘晒场地都没有,加工好的药材常因天气受损;后来投入8万多元建起冷库和烘干房,又面临产能跟不上;场地扩大后,资金流转压力接踵而至。
他们从未放弃,“反正就是想办法。”站在乐城圩镇旧街8号——兄弟俩第一个“根据地”、一间不起眼的二层民房前,伍肇斌感慨道。2011年3月,他们刚成为阿里巴巴会员,就接到江西一家知名药厂的订单——一吨巴戟天和佛手,价值8万多元。
“当时佛手市场价每公斤约70元,他们却给出85元的高价。”伍肇杰记忆犹新,“第一笔大订单让我们信心大增,真正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随后,他们开始撒网式宣传,在所有能注册的电商平台发布信息。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生意逐步迈上正轨。
等“香”来的6年
2019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兄弟俩开始寻找新品种。通过亲戚,他们了解到奇楠沉香的价值,决定做乐城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心里也没底。”伍肇斌站在沉香种植基地里,抚摸着一棵树的纹路,“大家都知道沉香价值高,但能不能结香是个问题。”他们投入几十万元,买了8000棵种苗,每棵48元。种植三年半到四年后,树干长到碗口大小,请专业师傅打孔——这是促使结香的关键步骤。
站在2025年的今天,伍肇斌心里有底了。“收购商来看过,每棵估价从300到1000元不等。”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乐城镇农户已种下近1000亩沉香,单是去年“绿美广东”植树活动,每个村就种了几千棵。
打通产业路 带富一方人
伍肇杰认为,这几年最深刻的变化之一是乐城镇打通了200公里桂山路。“桂皮、桂枝和桂叶运下来更便捷,节省了人力成本,产品更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条路让山上的桂枝从废料变成宝贝。
“以前没有桂山路,很多桂叶烂在山上。现在村民可以开车上去拉下来卖。”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顺路上山扎一捆桂枝桂叶带回来,也能换零花钱,“不用向子女要钱”。
回乡15年间,政府组织的学习交流为兄弟俩打开更广阔视野。他们多次参加培训班,甚至走进清华大学课堂,学习电商运营、品牌建设和现代农业管理。“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系统了解农产品品牌化运营的思路。”伍肇斌感慨,“那些看似遥远的知识,其实与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南药息息相关。”
2021年,兄弟俩尝试佛手直播带货,开辟新赛道。“当时整个抖音卖佛手观赏果的不超过十家。”伍肇杰说,他们将收购价提到6元至8元一斤,农户从中看到商机。“每亩挑出500-1000斤做观赏果就能保本,剩下的不管卖什么价都是赚的。”这种方式大大提高农户收入。如今,佛手观赏果电商已发展到几百家,但乐城农户早已抢占先机。
键盘敲响的未来
兄弟俩虽性格迥异,却始终保持默契。伍肇杰形容:“我们凡事有商有量。”哥哥伍肇斌十年如一日负责电商后台与客服,下班后也随时回应客户咨询;弟弟伍肇杰主外,负责采购、销售与业务对接。谈起变化,弟弟笑说哥哥“还是那么专注”,哥哥欣慰于弟弟“越来越独立”。
这种默契也贯穿于他们对事业的共同谋划。公司成绩显著——2019年全年销售额600万元,2024年突破3000万元。但在数字之外,兄弟俩更关注如何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深加工需要大量投入,但我们已经计划抽出部分资金用于研发和延伸产业链。”伍肇斌说。他们已成功开发桂丝、烟桂等精加工产品,附加值比原材料提高5至10倍。
如今生产基地与仓储中心坐落于思可村,他们与村集体签订30年租约。伍肇杰打趣:“租期到时我也差不多退休。当初就想好了,不管挣不挣钱,到期就按约定归还土地。”这种恪守契约、不忘根本的态度,成为他们与家乡关系的缩影——尽己所能奋斗,最终一切回归土地。
“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办公室显眼处的这句口号,是兄弟俩安身立命的根本。夜幕降临,兄弟俩又各自回到岗位,键盘声清脆响起。这声音与15年前创业时并无二致,却在岁月沉淀中,敲出了全新的未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