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永新 通讯员 刘雪峰 陈珊虹
傍晚6点,位于怀集县的英怀高速管理处职工食堂内饭菜飘香。数十名员工有序地端着餐盘,在自助餐台前挑选自己喜爱的菜肴。不到10分钟,第一轮的几个热门菜品已几近见底。但后厨依然锅铲翻飞,新鲜的菜品陆续补充到菜盘里,满足后到的员工需求。

英怀高速管理处职工食堂小锅快炒、按需出菜,最大限度减少饭菜浪费。 通讯员 刘雪峰 摄
140多名员工全部用餐后,饭堂里的大小菜盘几乎“光盘”,装剩菜剩饭的塑料桶里也基本空空如也。
“我们现在都习惯‘小取多次’,吃多少拿多少,确保饭菜吃完不浪费。”员工董旖旎说。“我们先炒小份菜。如果员工喜欢吃、不够菜,我们再及时补充,做到‘吃多少炒多少’,不浪费。”一名厨师对记者说。
这“刚刚好”的背后,是英怀高速管理处职工食堂在精细化管理上做出的一项项举措。该食堂通过推行科学仓储、小锅快炒、物尽其用等一系列举措,让员工在吃得暖心、放心的同时,将勤俭节约的风尚落到实处。
该食堂仓库管理员介绍,食堂建立了严格的“先进先出”制度和完善的电子台账,对所有食材进行动态管理,并定期盘点,对库存了然于胸,有效避免了因积压或遗忘导致的食材变质浪费,从源头上为杜绝浪费设置了第一道“保险”。
厨师班长韦衍潮介绍,告别传统食堂“大锅炖煮”的模式,英怀食堂在就餐高峰期大力推行“小锅快炒、多次出菜”。韦衍潮表示:“大锅菜难免口味单一,且一次烹饪量太大,后期容易剩菜。现在我们把炒锅换成小的,根据用餐人流分批次现炒现出。”这种动态烹制模式实现了“按需生产”,极大地减少了因一次性烹制过多而造成的剩余,从制作环节实现了精准控制。
食堂还建立起餐后厨余垃圾称重分析机制,每日对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称重记录,分析浪费来源,反向推动采购与烹饪环节的精准化。厨师团队依据数据反馈,不断优化食材下单量和菜品备餐计划,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可能。
同时,食堂始终坚持自助取餐模式,赋予员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倡导“小取多次”的文明就餐方式。
英怀高速员工孟雨熙总是先取少量,吃完再去添加。“这样既能保证吃饱,又不会浪费,大家都应该这样。”孟雨熙说。这种“我的餐盘我做主”的模式,让“光盘行动”从一句口号变成了人人自觉践行的日常习惯。
饭菜好吃是杜绝浪费的前提。食堂通过科学的仓储保障了食材新鲜,通过小锅快炒提升了菜品口味,让食堂饭菜够新鲜、味道好,助力员工“光盘”。
“将节约产生的效益切实回馈到员工膳食质量的提升上,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价值,最终落脚于改善伙食、丰富品类、提升口味,让员工吃得更好、更满意,从而增强归属感与幸福感,这才是节约工作的深层意义与温暖所在。”英怀高速管理处综合事务部经理王娟介绍。
英怀高速职工食堂用实践证明,节约并非一味地“省”,而是通过更科学的管理、更用心的服务、更精湛的技艺,实现品质与节俭的统一,让勤俭之风在阵阵饭香中浸润人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