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苑卉
近日,肇庆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十六类场所防蚊灭蚊工作系列指引》,覆盖物业小区、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十六类重点场所,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精准指导,守护市民健康。
指引针对不同场所特性制定差异化方案,如物业小区需清理垃圾袋、闲置盆罐等孳生地,水培植物需每3~5天换水;学校每周巡查积水,开展“小手拉大手”防控宣传;建筑工地对深基坑、废弃轮胎进行重点处置,委托专业队伍消杀。
指引贯彻环境治理为主原则,推广种养灭蚊鱼类、装防蚊闸等生态防控方式,成蚊防制优先选用低毒药剂,避免污染。
为确保落地,指引明确各场所需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巡查积水、建立台账,加强宣传培训。有消杀资质单位需持证上岗,无资质单位需委托专业公司,大面积消杀前需提前通知,保障用药安全。部分场所还需监测蚊媒密度,如口岸监测布雷图指数,大型活动前一周启动灭蚊。
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季,指引填补了多场景防控空白。该指挥办表示,后续将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防控合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