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伍坚朋 林茵红
乡村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尤为关键。今年以来,高要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在回龙镇松山村、小湘镇孔湾村等77个村(居)全面推广文明积分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乡村建设活动,打通基层治理堵点,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高要区回龙镇澄湖村的积分超市,兑换物品丰富。 记者 夏紫怡 摄
近日,记者走进高要区回龙镇澄湖村。沿着沥青村道行走,只见蓝天古榕下,村民摇着蒲扇,围坐下棋。古村老屋群静默地伫立一旁,在碧蓝如洗的天空映衬下,格外质朴典雅。村内房前屋后,洁净整齐,菜畦花园里,绿意盎然。
澄湖村的点滴变化,离不开文明积分制的有效推动。在澄湖村村委会办公楼,记者看到,墙上整齐张贴着“积分制”展板,乡村积分治理简介、积分兑换制度、村委治理积分细则、积分超市兑换清单等信息一目了然。旁边的文明积分册则详细记录着村民每一次志愿服务的内容以及得分。
澄湖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邓丽燕介绍,自今年3月试行积分制以来,村中已有30名村民参与其中。她说:“村委治理积分细则中详细介绍了评分内容。如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可获10分,有制定家风家规的可得20分。”
村民积累的积分,可在村内“积分超市”兑换洗衣液、卷纸、洗洁精等实用的生活用品。“我在前段时间参加了村委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再加上主动整理好房前屋后的卫生,一季度下来积累了90分,兑换了保温杯等物品。”澄湖村村民李永欢介绍道。
在回龙镇松山村,村道同样处处干净整洁,这背后也离不开村民们的积极参与:他们不仅自觉清理房前屋后,还主动承担起公共区域的清扫工作。村里组织的关爱老人活动,也总有村民自发参与,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陪伴聊天。这些点滴善行,通过积分积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奖励,更在村民心中激发了强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让乡村充满温情与关爱。
回龙镇松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伍成忠表示,在文明积分制的激励下,现在无需村干部动员,村民也会自觉维护村子环境卫生,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如今,在高要各个乡村,从“让我做”变成“我想做”,从“任务命令”转为“引导激励”,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文明积分制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的体现,正持续上演。
高要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股股长何晓亮告诉记者:“高要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乡村治理具体需求,制定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移风易俗、志愿活动等不同板块的积分细则,形成覆盖村民生活与村居治理的全方位评价体系。这种核心工作加地方特色的分值设计,既确保积分制与村委会工作同频共振,又让村民感受到积分规则的本土温度。”
同时,为了持续深化文明积分制的治理成果,形成长效机制,高要区以“民主参与、公开公正、氛围营造”为原则,通过健全议事程序、规范实施过程、强化宣传引导,确保文明积分制的成效在基层落地生根、持久见效。
“下一步将继续推广‘四个一’框架,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党建结对、完善管理体系,推动文明积分制全覆盖。”何晓亮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