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封开夏末,群山苍翠。在封开县杏花镇的肇庆诺诚养殖有限公司林下养殖农场,数千只杏花鸡正在山林里悠闲踱步,啄食着野草和昆虫。农场主人卢敬秋望着眼前景象,脸上写满了返乡创业者的笃定:“山林给了我们最好的馈赠,而清晰的山林权属,给了我们放心投入的底气。”
近年来,随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封开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通过林改赋能、模式创新、品牌打造,让林下养殖产业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引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封开林下养殖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封开县的林下养殖业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创新之路。诺诚养殖公司创新实践杏花鸡养殖的循环模式。
2023年,从深圳返乡创业的卢敬秋抓住林改机遇,接手杏花镇一处500亩的旧养殖场,并新增200亩一般林地用于扩建。与其他林下经济模式相比,林下养殖对林地使用权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明确的经营权和稳定的使用期限,这也使得林权改革对其发展显得尤为关键。适逢政府鼓励盘活林下闲置资源,明确赋予养殖经营权,使其能够安心投入重建。
他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有了清晰的林权,我们才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固定鸡棚,寄望打造规模化的林下杏花鸡养殖产业。”
目前新场地的地上物归属清晰,旧场地通过租赁和经营权转让方式获得使用权限,避免了以往“不敢建、不敢投”的困境。如今农场养殖容量可达5万-6万羽,今年已养殖8000羽,未来目标是年出栏量50万只。
合伙人宾炎洲拥有十多年养鸡经验,他介绍,林下养殖的特殊优势在于实现了资源的立体利用——空中是林木树冠,中间是鸡群活动空间,地表是饲草和昆虫,地下则是鸡粪滋养的土壤系统。鸡棚采用分散式架空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同时,公司计划配套种植饲料作物,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实现资源内循环,形成生态互补。
在江川镇五合村,黑山羊养殖户叶子青也尝到了林改的甜头。他养殖黑山羊所依托的村集体林地,因林权归属清晰、权责界定明确,有效规避了林地纠纷。“明确知道这个山是谁的,我们才能在树下安心放养山羊,实现生态平衡。”
他的羊群在林间自由放养,以林下杂草为食。“没有羊的话,草会长得非常快,需要人工抚育。羊吃了草,减少了抚育成本,它们的粪便又为林木补充了养分。”他认为,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解决了饲草问题,还完成了林地的自然抚育,提高了羊肉品质,是其他林下经济形态难以实现的独特优势。其黑山羊肉在佛山市场卖到60多元一斤,价格是圈养羊的2-3倍。
封开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现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明确了经营主体的权益。林下养殖作为林下经济中的重要业态,其特殊性在于既需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又要确保生态平衡。
林下,是一片亟待开拓的财富沃野,处处潜藏着堪比黄金的机遇!封开县的实践表明,只要尊重自然规律,创新养殖模式,明确产权关系,林下养殖产业就能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在这片热土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