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青年返乡接棒 蜂蜜卖出大山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大洲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贺江碧道画廊的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5%,蜜源植物丰富,是中华土蜂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黄志敏家的蜂场坐落在大和村一片缓坡上,四百多个蜂箱依山势摆放,嗡嗡蜂声与悠悠鸟鸣交织成自然协奏曲。

记者 林琳

清晨,封开县大洲镇大和村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黄灿辉已穿梭在山上蜂箱之间,检查蜂群状况,他的父亲黄志敏在一旁指导。

黄灿辉与父母在家门口直播

黄灿辉与父母在家门口直播。记者 林琳 摄

大洲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贺江碧道画廊的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5%,蜜源植物丰富,是中华土蜂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黄志敏家的蜂场坐落在大和村一片缓坡上,四百多个蜂箱依山势摆放,嗡嗡蜂声与悠悠鸟鸣交织成自然协奏曲。

黄志敏今年六十多岁,已养蜂48年。“最开始是在深山里搭棚住,追着花期跑,最远能追到江门新会、广州增城。”黄志敏回忆起年轻时转场“追蜜”的日子,“每个季节追一种花,白天查蜂群,晚上搬蜂箱,睡在帐篷里,没水没电,非常难熬。”

黄志敏说,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蜜蜂怕农药、怕污染,蜜源植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蜂蜜的质量。”如今,他不再“追蜜”,而是选择在大和村缓坡上落脚,“封开的山林保育得足够好了,让我们不用再四处奔波。”

不过,蜂箱安定之后,黄志敏仍有些烦恼。

“我妈说,蜂蜜不好卖了。”1992年出生的黄灿辉说,“尤其是听到她说,批发价压得太低,好蜜卖不出好价钱,我心里不是滋味。”

“农民最怕的是什么?是有好货没销路。”今年春天,黄灿辉放弃了在佛山的工作,返乡帮家人养蜂,希望借助新媒体把好蜜卖出好价,让传统蜂业走进新时代。

他每天清晨进山,常连续直播八小时以上。“最长的一场直播,我从早讲到晚,把一周的话都讲完了。”他笑着说。

最让黄灿辉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浙江客户。“他在我的直播间看了好几天,反复问‘是不是真的’,说他之前买过很多假蜂蜜。后来他试了一瓶我们的蜂蜜,反馈说‘我只敢喝你们家的蜂蜜’。”

这件事让黄灿辉更坚定了货真价实的价值。他通过直播展示蜂场环境、取蜜过程、炼蜜细节,甚至工蜂的生命周期。起步仅四个月,黄灿辉的直播成绩已超出预期:线上销售收入比传统批发多了一两倍,甚至卖断货,还可以帮父亲的蜂友代销。

他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主播、中控、售后、打包等全是我一个人做。封开缺的不是好产品,是一个电商生态,一个带头人。”他希望能成为“中间的角色”——不仅卖自家蜜,还帮周边农户推广菌菇、笋干等林下产品。“蜂蜜是敲门砖,打开信任之后,其他好东西也能出山。”黄灿辉说。

随着蜂业发展渐好,黄灿辉期待建立区域品牌商标,推动蜂农从散兵作战转向抱团发展。“如果能申请到‘生态蜜源地’认证、得到政策支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会对整个行业有帮助。”黄灿辉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