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以青春为笔 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肇庆青年扎根乡土以实干兴乡创业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下,一批怀揣火热梦想的肇庆青年,积极投身肇庆市兴乡创业的浪潮中。他们扎根乡土、发挥才智,兴农、助农、联农、带农,用青春在乡村沃土书写青年担当,为肇庆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

记者 苏燕君

青年是社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乡村则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天地。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下,一批怀揣火热梦想的肇庆青年,积极投身肇庆市兴乡创业的浪潮中。他们扎根乡土、发挥才智,兴农、助农、联农、带农,用青春在乡村沃土书写青年担当,为肇庆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

在鼎湖区永安镇,活跃着一位养殖能手,她就是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肇庆市德邦坚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晶晶。为兴旺家乡农业,数年前,江晶晶和丈夫谢泳杰回到家乡鼎湖从事养殖业。在熟练掌握养殖技术以及积累丰富的养殖经验后,他们成立了肇庆市德邦坚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对接鳜鱼养殖片区技术升级,与周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等抱团合作,有力辐射带动周边1910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86万元。

如今已是广东花信风华商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志鹏,在肇庆乡村这片广袤天地中,不仅写下关于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更实现从乡村振兴志愿者到产业CEO的蜕变。2021年,大学毕业的梁志鹏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回到家乡高要区莲塘镇,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其间,他经过调研了解到,莲塘镇官塘村花生食品加工产业存在发展瓶颈,导致官塘花生品质虽好,在市场上却卖不起价。为此,梁志鹏联合其他乡村振兴志愿者、高校青年学生组成团队,通过设计富有当地乡土特色的产品包装,以“新媒体+电商”模式树品牌、导流量等方式,在短短两年内让“官塘花生”品牌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并推动观塘花生销售额同比增长15%,累计为当地带货农产品销售额超1000万元。

“85后”香港青年、肇庆怀集高山青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威放弃香港从事公职机会,一头扎进怀集深山里当茶农。他苦心耕耘近十载,终于换得茶香飘满山。如今,其茶园的种植面积已由他当初接手时的700多亩稳步增长至1200多亩,茶叶年产量超过4万斤,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茶园培养了一支近80人的采茶队伍,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覆盖当地5个自然村,“新岗高山青茗茶”已成为怀集县乃至肇庆市重要特色农产品。

在校大学生黄小榕则发挥个人特长,以非遗创意设计服务乡村振兴。近年来,她带领创业团队积极借助文化产业和活动展示肇庆魅力,精心打造了一个名为“起承寻粤,追溯文化”的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端砚文具、裹蒸抱枕、肇庆文化主题的手机壳等一系列与肇庆非遗相关的周边产品,持续提升肇庆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实干赋能肇庆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这些优秀的肇庆青年表示,将继续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更加绚丽的篇章,让肇庆乡村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