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体验端砚雕刻与传拓技艺。 记者 吴勇强 摄
记者 林琳
5月1日,肇庆端砚文化村广场上凿声叮咚、墨香氤氲。作为2025年“中国砚都·岭南雅集”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端砚雕刻与传拓技艺体验展示和“金榜题名祈福砚”研学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老中青三代匠人同台献艺、少年学子执刀习拓,以一场跨越年龄的匠心对话,生动诠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当天,活动开幕式刚结束,端砚雕刻展位便围满了观众。年近六旬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智麟手持刻刀,在一块老坑石料上娴熟地勾勒出“九鱼图”的波浪纹样,还有闲暇为市民游客进行讲解:“端砚讲究因石构图、因材施艺,每一刀都要顺应石料的天然纹理。”
不远处,人称“白端王子”的青年匠人李泽标正在雕琢一方白端,“甜瓜”的可爱设计吸引年轻人驻足拍照,镂空雕琢数百颗“瓜子”的技艺更让大家啧啧赞叹。“从老师傅的严谨到年轻人的创意,端砚技艺的生命力正代代延续。”李泽标感慨道。
同时举行的“金榜题名祈福砚”研学活动更加热闹。主办方提供各式古砚纹样,让学生们尝试从零开始,雕刻一方属于自己的端砚。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主办方还提供了部分憨态可掬的现代卡通图样。“我们从用户体验出发,首先要引起小朋友对端砚的兴趣,后续才能让他们沉下心来深入感受砚文化。”当天的现场导师,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孔凡湛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孔凡湛指导下,三年级的马同学小心翼翼地攥紧刻刀,在砚坯上刻下荷花纹样:“这是我第一次拿刻刀,手都在抖!但老师说端砚是我们肇庆的骄傲,我要认真学!”
在肇庆居住了八年的澳大利亚人斯科特用镜头记录下小朋友们埋头学习的情景。他告诉记者:“我在学校的英语角了解到肇庆在‘五一’假期举办端砚文化大型活动,这里的氛围超出我的想象,这种体验比单纯参观更有意义,看得出来肇庆在传承端砚技艺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这次活动让端砚技艺从博物馆走进市井,从师徒相授扩展到全民参与。”肇庆市端砚协会非遗研学专委会副主任、砚曰文风工作室创始人黎畅君表示,活动通过“展示+研学+体验”的模式,打破非遗传承的时空界限,很有意义。
据悉,“金榜题名祈福砚”研学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感兴趣的家长可带小朋友前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