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蚌舞在封开大放异彩。不仅受邀参加了2025年封开县“同根同源广府情·请到封开过大年”——民间艺术巡游活动,还于新春期间在封开县广信文化园演出,受到不少群众和游客的追捧。

蚌舞舞蹈展示表演。 受访单位供图
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封开县文化中心一楼,看到蚌舞主要传承人卢一莲以及主要传承群体朝阳舞蹈队一众队员,正在县文化馆舞蹈老师罗枚芬的指导下抓紧排练。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响起,8位穿着绿色舞蹈服的蚌仙和1位戴着斗笠、抱着大鲤鱼的渔夫,在舞台上互相嬉闹玩乐,场景欢乐诙谐,让人不时嘴角上扬。整个舞蹈过程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封开县文化馆副馆长吕格珍介绍,该县的“蚌舞”起源于清代。“在封开县大洲、都平、金装等一带,一直有‘蚌仙戏乌龟’的民间传说,这是‘蚌舞’的起源。”
卢一莲告诉记者,她是封开县江口街道扶来村人,很小就听村中老人说“蚌仙戏乌龟”的故事。十多年前,她和朝阳舞蹈队一众队员开始在江滨公园跳蚌舞。后来,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蚌舞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看见、喜欢。“每次参加表演或巡演,舞蹈队有蚌仙、乌龟、渔夫,大人小孩都喜欢追着看,十分喜爱!”
据介绍,蚌舞属于集体舞蹈,地方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厚。蚌舞的音乐以开建山歌《鹧鸪调》《红莲调》为主,舞蹈动作则以小碎步、盘腿蹲、半转身以及优美的身段为主,整个舞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背着蚌壳的蚌仙、腰挎鱼篓的渔夫,随音乐和锣鼓节奏起舞,集观赏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
据了解,蚌舞的主要传承群体朝阳舞蹈队现有队员18人,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每逢重大喜庆节日进行表演,存续状况良好。近年来,蚌舞多次受邀参加市级以及县级民间艺术巡游活动,以及节日汇演和送戏下乡演出等,让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到蚌舞的独特艺术魅力。正因为蚌舞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今年1月,被列入肇庆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吕格珍告诉记者,目前封开县对蚌舞的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包括举办传承人骨干培训班,由县文化馆专业老师指导代表性传承人创新表演模式,从服装、道具、舞蹈情节及动作等给予专业指导;组织蚌舞进社区、进校园表演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与非遗保护;通过视频直播和当地媒体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知名度;组织舞蹈队积极参加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和各类民间艺术巡游活动表演,争取在更多的平台展示蚌舞非遗魅力的同时,讲好蚌舞背后的文化故事,从而令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学习蚌舞,更好地传承发展非遗文化。
“蚌舞作为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民间舞蹈中独树一帜。我相信,在封开县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蚌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得以延续和创新,焕发出无限生机。”吕格珍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