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苏燕君 通讯员 冯洁敏
“只需30分钟!肇庆东站往返端州城区提速了!”日前,广东城际“四线”串联贯通后,肇庆市公汽公司旋即开始试运行市一医院(医技楼)公交站至肇庆东站点对点直达快线,实实在在地满足市民游客快速高效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建设中的广湛高铁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段。 记者 梁小明 摄
这是肇庆全力加快构建内联外通“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的一个缩影。当前,搭上“湾区大号地铁”的肇庆,正聚焦“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深度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多轨竞建,连接大湾区更紧密
“湾区大号地铁”的贯通,为肇庆增加了一条连通广州都市圈的交通大动脉,让肇庆和广州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如今在肇庆,“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还在加速。
近年来,在现有4条铁路基础上,肇庆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多轨竞建”的良好局面。据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贵广高铁提质改造提前完成,广湛高铁、珠肇高铁高肇段、珠肇高铁江机段、深南高铁等项目实现动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肇庆将实现与沿线珠三角城市间1小时通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肇庆还通过加强路网建设,进一步密切对接广州都市圈。目前肇庆有7条高速,总里程695公里,且已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在此基础上,肇庆持续推动“五横四纵”高速公路连线成网——
纵向来看,肇明高速(一期)广宁宾亨至高要小湘段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机场支线选线方案基本明确,争取今年动工建设。横向来看,广昆高速扩建工程先行工程已动工,马上迎来全线动工;佛肇云高速肇云段正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建设。此外,惠肇高速、江肇第二高速、佛肇云高速佛肇段的有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有力破解肇庆联通广佛肇经济圈交通瓶颈,助力我市加快融入广州都市圈。
内联外通通,达覆盖水平提档升级
当前,肇庆有5条国道、总里程638公里,20条省道、总里程1556公里,且已全面实现镇镇通达普通国省干线。在此基础上,肇庆不断推动干线路网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我市已获得普通省道“四升三”项目省级资金补助5.86亿元,占全省同类项目补助总数的55%,覆盖我市项目里程461.8公里。我市计划两年内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建成后,我市省道三级以上等级公路占比将提升至95%以上,实现三级公路镇镇通达,肇庆“东融西联”将更加畅顺。
有效畅通农村出行“微循环”同样重要。截至目前,肇庆1255个村委会实现村村通客车,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827.17公里、危旧桥梁改造59座、路面自动化检测5342公里、美丽农村公路建设297公里,2023年新增107个村委会通双车道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短板加快补齐,进一步缩小我市与湾区城市的城乡发展距离。
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落子佛肇交界,肇庆搭上的还有“航线上的大湾区”。当前,肇庆着力以“3+3+5”(3高速、3快速、5轨道)作为新机场周边路网强链补链项目,构建起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紧密交叉的交通枢纽,形成以机场连接全国、铁路辐射各地、公路辐射周边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转化优势,赋能城市产业大发展
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实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四线贯通运营“圈”出的不只是一个生活圈、经济圈,更“圈”出肇庆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新纵深。
“这无疑将成为肇庆对外联通的一次‘交通大会战’,为肇庆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强大能级,将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的资源配置,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华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且多数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尚未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这条“湾区大号地铁”将成为肇庆“向东看、向东赶”的突破口。同时,肇庆要懂得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上车”。
陈华表示,从产业协同到城市发展,都少不了一个高效的交通运输网在背后支撑。四线贯通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加速汇聚融合,肇庆广阔的土地空间、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质的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将愈加凸显。“这不仅加速大湾区内产业和技术的扩散,也有助于肇庆吸收来自广州、深圳和东莞的产业转移,从而拓展自己的产业链,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领域的流通,为肇庆的产业发展提供机遇。”陈华对记者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