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五一村、五一水库、五一桥…… 趣谈那些肇庆的“五一”(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德庆德城街道大桥村委会五一村小组 五村合一取名五一

“我们的村名和‘五一’国际劳动节没有关系。”德庆县德城街道办事处大桥村委会五一村小组组长林金华笑着对记者说。

据林金华介绍,在如今五一村的范围内,以前是零散分布着五条小村,村名各有不同。有的村户数太少,不方便管理。“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桥村委会决定将五条小村合并成一个村小组。”对于新的村名,村干部一时也想不到用哪个好,当时有人提出,既然是五条村子合并而成,就叫五一村吧,想不到大家都举手赞成,村名由此而来。

据了解,该村主要有李、郑、阮等姓,常住人口约500人。由于该村紧靠县城,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出租部分铺位为主。

广宁南街街道五一社区 这里是“五一”的世界

提到广宁县南街街道五一社区的历史,五一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梁新乾娓娓道来。“五一社区以前为水圳乡,由大坪、木林、水圳、都巷等四条村子组成。”他说,在上世纪60年代,村要改名,大伙儿纷纷给意见。

其中一位年轻村民说,四条村子合并而成,就叫“四一”大队好了。此举遭到村里老人的反对,认为“四”的谐音不吉利。现场有人顺势提出,“四一不行,就叫五一吧。”想不到这一提法,大家竟然一致通过,决定改为五一大队,后改名为五一社区。

在上世纪90年代,五一社区建起了多条街道,其中一条为五一路。记者沿着该路走了一圈,见到有五一云吞店、五一玻璃店、五一装饰材料店等。建筑住宅方面有五一豪庭、五一花园等。邻街还有一座五一大市场,里面人声鼎沸,生意兴旺。

在五一路的北端,有五一公交车站,还有一座五一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宽仅5米,人车混行,狭窄又拥挤。后来桥梁被洪水冲毁,之后建成现在这座新桥,宽达到30多米,人车分流,安全又舒适。”今年65岁的五一社区居民赵建军说。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