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一面特殊的锦旗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龙年春节刚过,忙碌的市应急管理局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手里紧紧攥着一面锦旗。这位女青年名叫曾梓怡,专门从广宁县洲仔镇白沙村来到城区,给应急局的工作人员送上一面写着“应急救灾,竭诚为民”的锦旗。

应急救灾本是应急管理部门的应分之责,为什么这位女青年执意、特意送来锦旗呢?

原来,去年9月的一个台风天,在外地工作的曾梓怡接到母亲的电话:由于台风“海葵”紧跟“苏拉”肆虐,老家的泥砖房全部倒塌。

“家没有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曾梓怡眼眶中的泪花止不住地打转,声音也随之颤抖。她告诉记者,父亲在2019年因病去世后,全靠母亲在县城打零工维持家庭开销,照顾姐妹三人。最小的妹妹还在念小学五年级。

一周后,曾梓怡再次接到母亲电话,因灾全倒户的房子将获得政府提供的4万元重建经费,每个家庭将获得为期半年的过渡期临时生活居住补贴。曾梓怡和母亲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然而,不久,曾梓怡又犯起了愁。原来,家里本来就是低保户,要建起新家,只能依靠重建经费,可是按照现在的人工和材料价格,实在捉襟见肘。

此时,市应急管理局再次带来好消息。

一直以来,因灾全倒户、因灾严损户恢复重建工作属于应急支援和赈灾保障的常规动作。不过,市应急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早在前些年对受灾户的调研中,发现重建经费难以完全保障低收入的受灾户重回生活正轨。

去年,通过党委调度会多次商讨,该局决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帮扶因灾全倒户”实践活动,由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点2023年因灾全倒户中的特困户、低保户、困难户,通过发动、联系热心乡贤捐赠基本生活家私、电器,用心用情、力所能及帮忙全市因灾全倒户,建成达到入住条件的房屋,顺利入住新居。

去年国庆假期,曾梓怡回到村里,看到建筑工人已经准备打地基。2024年1月30日,新家入伙。除夕夜,曾梓怡一家在宽敞明亮的新家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龙年春节。

“好温馨!”说起新家,曾梓怡声音霎时提高了八度,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以前,一家四口挤在泥砖平房里,如今,尽管装修仍然简陋,但曾梓怡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有了一方小天地。在县城辛苦打工的母亲,偶尔也能带着妹妹,回老家喘喘气。

“妈妈对我们姐妹三人从来是报喜不报忧,独力支撑我们所有教育和生活费用。她已经很难了,所以,我们对政府的感激之情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曾梓怡再次哽塞。

曾梓怡的泪和笑背后,是肇庆市委、市政府以及应急管理部门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守护和坚决实践。

去年,在省市县实施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救助政策基础上,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资金24万元,对肇庆市当年14户因灾全倒户进行重建资金帮扶。此外,市应急管理局还开展全倒户慰问,市县镇分别派出工作组对因灾全倒户发放粮油及慰问金,合计13500元。

由于农村危房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全市因灾全倒户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曾梓怡家是当年广宁县唯一一户。曾梓怡送来的锦旗,是肯定,是赞扬,但大家希望这是最后一户。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