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重大平台,自挂牌成立以来,以市管起步区为核心,实现从破局起势到挂挡前行的突破性发展。以日前召开的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新起点,市管起步区将发扬“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精神,筑牢新型工业化载体基础,挺起高质量发展产业“脊梁”,努力打造成为肇庆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次日,市管起步区就举行了集中签约、动工仪式,共23个项目签约、动工,计划投资额共106.2亿元,其中集中签约项目10个,计划投资额64亿元,占地面积930亩,预计年产值共126.6亿元;集中动工项目13个,计划投资额42.2亿元。
甲沐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基地项目是该次集中签约的代表项目,其投资规模达27亿元,项目将创建辐射华南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基于CBCT技术的可移动头部CT、骨科导航机器人、微波消融设备等。天丞高端汽车轮毂生产制造项目则是该次动工代表项目,其计划投资总额10亿元,主要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预计年产值9.2亿元。
乘着如此势头,2024年市管起步区将如何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市管起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发展示范区将聚焦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以科技企业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科技应用为目的,在动能转换、成果转化、产业生态上创新,形成创新资源汇聚、创新功能完善、创新链条健全、创新辐射带动的新时代园区。
就在春节前,莲富项目一期(一标段)8栋通用厂房已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所有单体建筑内外墙砌筑、水电、消防等正施工中,其中1至4号厂房及研发车间已完成竣工验收,一期(二标段)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可为落地项目提供创新空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管起步区建设、招商同步,成功招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12月底动工的深圳好博窗控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是创新驱动的代表。该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拥有专利451件,现有美国纽约、中国深圳两大创新中心,业务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扎根肇庆,带动配件产业共同转型升级,向国际一流迈进。
另外,市管起步区将探索产业布局新实践,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医疗器械等智能制造产业,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高端绿色先进制造业项目,着力引进产能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项目。
据悉,今年市管起步区将聚焦高新项目链条式集群化招引和培育,推动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创新、要素、人才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建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齐备的“未来新城”。
创新和绿色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创新驱动筑牢基础的同时,市管起步区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建设中,并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如通过全产业链思维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除推动贝特瑞等新型储能链主企业落地外,还着力推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建设,形成涵盖光伏发电、储能电池装备制造、配建储能电站的产业链生态。
2024年,市管起步区将努力走出一条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重点瞄准深圳、广州、东莞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加强重大招商平台、行业协会商会的对接合作,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和链主龙头企业,力争项目招引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全年完成引进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超300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超50亿元项目实现新突破。
为促进项目落地,市管起步区将继续发挥去年“熟地”招商有益经验,继续做好土地收储工作。以稳中求进为原则,有序推进以富溪片区为核心,辐射大沙片区和鼎湖莲花片区的土地收储工作,积极做好用地报批组卷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供地,实现土地征收储备“稳”有基础,“进”有后劲。年内完成土地收储6000亩,报批组卷不少于3000亩,土地出让面积不少于2500亩。
同时,力争企业服务、项目落地均有新突破。优化审批运行机制,加强与属地各部门沟通协作,理顺各职能部门审批事项相互关系,构建覆盖投资项目性质审批各阶段的无缝衔接、高效顺畅的协同工作机制。制定清晰易懂、操作性强的“全景式”办事指南,争取实现“一网办结,一次办成”,力争营商环境有新突破。在项目落地方面,持续实施项目审批全流程可视化监督管理,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各要素保障,实施“一企一策”“因企施策”,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建设落地难题,进一步推动形成塔吊林立和风风火火的项目建设场面。力争推动新动工项目60个、封顶或竣工项目20个,新投产项目7个,完成实际投资额30亿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