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2023年全市引进制造业项目422个,“引凤”添动力 产业焕新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2024年刚开始,肇庆就传来了好消息。在“引凤”行动的引领下,2023年,我市共引进制造业项目422个,计划投资额101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不仅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在产业结构、产业链、科技含量等方面推动肇庆产业面貌日益焕新。

在“引凤”行动引领下,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新型储能产业逐步成型。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小明 摄

在“引凤”行动引领下,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新型储能产业逐步成型。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小明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2024年刚开始,肇庆就传来了好消息。在“引凤”行动的引领下,2023年,我市共引进制造业项目422个,计划投资额101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不仅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在产业结构、产业链、科技含量等方面推动肇庆产业面貌日益焕新。

产业结构优化,投资效益提升

新型储能是肇庆正全力奔跑的一条战略性赛道。除了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二阶段工程开工外,2023年来,我市还引进新型储能产业项目16个,计划投资额超86亿元,金晟电池级氢氧化锂制造项目、国瑞协创南方基地生产总厂项目和协鑫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等一批位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肇庆。

2023年,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引凤”行动的引领下也更具韧性,法拉达、中鼎等一批关键零部件项目纷纷落地,并开拓新的细分领域,还引进了台铃电动车这一重要龙头。这些项目的落地,为肇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422个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项目占总数超40%。近年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浪涛中站稳脚跟并增资扩产,肇庆作为“性价比高”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成为这些企业下一阶段携手发展的最优选择。

记者了解到,在科技含量的提升和“亩均论英雄”的“指挥棒”引导下,新引入的项目亩均投资强度逐步提升,达615万元/亩,比2022年增长9万元/亩,持续推进用地节约集约化。

不仅如此,全市各地也在积极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围绕当地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如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成体系,大型产业集聚区新型储能产业逐步成型,德庆风机产业园初具规模,广宁竹产业已见成效,各美其美、均衡发展。

闻令而动,全国“引凤”

优异的成绩源自全力以赴的奋斗。2023年,全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引凤”行动,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党政协同、市县联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市闻令而动,掀起全民招商引资大热潮。

觅学之法,方能事半功倍。在“引凤”行动的安排下,我市不断优化招商思路,一方面,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推动链条式招商,另一方面,强化产业研究和项目研判,重点瞄准“拥有市场”或“拥有技术”的“两个拥有”优质项目精准发力。

同时,肇庆在不同地区发力,首先利用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的重大平台利好,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的溢出资源;同时紧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主动开拓大湾区以外的重点产业区域,瞄准长三角、华中、成渝等产业集聚区域开展招商。

“一天两省,随叫随动”是招商工作组的日常。白天,招商工作组由“一把手”带队,马不停蹄奔赴全国目标地区,积极对接产业链企业,捕捉可能的机会。晚上,工作组学习产业链知识,沟通企业,研究合同,以行动架起肇庆和全国各地产业沟通的桥梁。

肇庆还积极联系乡亲,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2023年3月底,首届“肇庆星乡贤·同心向未来”共助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举行,在助力家园建设的美好愿景下,各地肇庆商会积极为家乡牵线搭桥,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及各地特色产业,携手推动肇庆产业图谱的扩大。

全力铺平“双向奔赴”之路

在各个项目的动工现场,企业家说得最多的都是对肇庆的区位、服务的肯定。“企业说一句肇庆好,比我们自己说一百句都管用。”在招商一线,一位招商工作者感慨道。为了这句“肇庆真好”的肯定,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可谓用尽心思,竭尽全力。

为推动项目落地,自2023年下半年起,肇庆全面启动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市、县两级四套班子成员带队下沉基层一线开展落地服务,针对签约超半年未供地、供地超半年未动工、动工超一年半未竣工等进展缓慢项目进行重点攻坚,推动解决用地报批、“三通一平”、融资等各类问题,有效解决电力设施迁改难题等项目建设堵点。

在“大会战”中,我市对计划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提级会办,对近80个重大项目进行跟进督导,对需协调解决问题直接交办市级职能部门实行销号办理,季度形成项目情况报告呈市委、市政府,顶格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用地是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我市精准发力,多渠道加大土地保障力度。一方面,通过“筑巢”行动,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做好“七通一平”等前期开发,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厂房,同时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向存量要增量,实施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通过自主改造、产权分割、政府回收、腾挪改造等综合整治手段,力争全年整治提升低效产业用地3000亩以上。为保障项目可“拎包落户”,肇庆大力开展工业“熟地”整理储备工作,在全市重大产业平台集中精准投放用地规模和指标,确保打造连片工业“熟地”8800亩。

不仅要素跟着项目跑,部门也跟着项目跑。2023年,肇庆以“母亲式服务”助力“引凤”。围绕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持续发挥土地工作、金融工作、项目审批验收服务、用工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增资扩产和园区建设、环保能耗配套和审批、产业项目兜底服务等8个工作专班的作用,着力解决项目全流程各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使肇庆和企业“双向奔赴”的康庄大道更广、更阔、更快。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