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2023年12月28日,邹俊世穿着水鞋在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的工地跟踪土地收储情况。作为园区土地储备中心项目负责人,水鞋是他每天上班的“标配”,“集聚区的工地,每天都在建设,都有新翻动的泥土。踏过的一片片土地,都成为新项目入驻的地基。”
2023年以来,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围绕打造肇庆“第一园区”“第一平台”的目标,以更优的服务、更好的配套、更强的招商力度,推动市管起步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自成立来,市管起步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已有国瑞协创、南信控股、好博智控等多个重点项目动工建设。
从“这是哪里”到“我知道你们”,客商印象见证园区发展
上月中旬,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联合深圳某行业协会举办招商推介会,一名客商主动找到招商组工作人员陈绮露:“我知道你们。我朋友的企业就落户你们园区。他不止一次夸奖园区好……”在已入驻企业的牵线搭桥下,陈绮露收到该名客商递来的橄榄枝,并约好时间到园区考察。回忆往昔,在大型产业集聚区刚成立之时,陈绮露与招商小组的同事外出招商进行介绍,客商大多都会先问“这是哪里的园区”。一年多的时间里,集聚区摇身转变成不少客商的“香饽饽”。据广东省招商引资平台“投资广东”监测数据显示,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最近30天在“全省工业园区热门资源访问量榜单”排名第一。
这些转变离不开招商小组的日夜努力,去年以来,集聚区聚焦“龙头链主+专精特新”引商,举办多场专题招商推介会,去年还举办两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做好招大引强文章。据统计,市管起步区2023年共引进产业项目101个,计划投资额311亿元,平均每3.6天引进1个项目,展现出奔跑式招商速度,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61家,占比60.39%。
“服务好、落地快、政策优,还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与土地优势,我们都组团到这边建厂。”一名来自佛山的电气装备客商告诉记者,从考察到落地,他不仅将公司搬迁到市管起步区,还拉来了不少朋友,“这是新的发展沃土,值得向更多朋友推荐”。
园区配套建设全面提速,土地收储走在全省前列
元旦期间,市管起步区在莲富产业园项目打造首批产城融合发展新空间迎来了新的工程节点——一期一标段所有功能用房已全部封顶。
“食堂的主体结构建设完成,1号宿舍楼完成封顶,接下来便是在春节前完成6栋通用厂房的主体工程建设。”莲富项目负责人胡倬雄走在园区内,向记者介绍工程进度。目前,园区以每天200名工人的施工规模抢抓进度,力争在春节前完成所有楼房的主体工程建设,春节后开展园区室外环境改造,力争年中投入使用。
莲富产业园项目配备研发车间、通用厂房、食堂、宿舍等设施,提供价格低廉、集中高效、生活便利、“拎包入驻”等优势。其中,通用厂房更是采取模数化、模块化的单体设计以及规整紧凑的规划布局,规划单体厂房既能独立划分,又能相互密切联系,多方位考量不同企业需求,建成后适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
园区周边道路建设和水利综合整治工程等7个基础设施代建项目也在同步实施推进,振兴大道二期、大沙子项目一、贝水大道等项目已全面开展并紧张有序推进。在基建项目不断推进的基础上,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不断推进土地收储,市管起步区完成征地超8500亩,完成项目供地60个,平均每6天有1个项目实现供地,有效保障项目落地建设。用地组卷报批3226亩,其中省指标2781亩,走在全省前列,并形成“熟地”2022亩。
创新措施“一企一策”,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又快又好
2023年12月下旬,好博窗控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正式在市管起步区动工。“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肇庆效率’非常高!”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增榜为“肇庆速度”“肇庆服务”发出赞叹。同样为肇庆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服务背书的还有肇庆市国瑞协创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毅:“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开工,我们只用了3个月时间!肇庆市政府尤其是肇庆集聚区贴心的服务,更是让我们坚定地选择肇庆!”
赢得企业负责人的连连赞扬,擦亮“肇庆服务”名片,服务团队跑出“肇庆速度”功不可没。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莫伟权表示,项目签约后,他们提前介入,将土地红线图提前交给企业,提前项目设计环节,并利用“双容双承诺”制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莫伟权介绍,他们还实行全过程项目跟踪服务,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我们从注册、供地、设计、报建、动工、竣工等各环节对项目实施闭环管理和调度督导。”同时,还推出“一企一策”,提供“定制式”服务,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台账、一跟到底”工作机制,针对项目突出问题及时研判,快速联动,提出解决方案,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前,市管起步区已经推动用地审批、项目审批、施工许可等40项市级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事权落地。
莫伟权表示,为适应试验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新需求,提高区域内工业用地利用水平,结合部分产业项目对规划控制指标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储能产业等,集聚区创新举措,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提升企业土地利用率,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