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好喜欢这样的课堂!陈老师,您以后能不能常来给我们上课呀?”日前,广宁县古水中学的学生法治课后把“笋芽”青年普法志愿团成员、广宁法院法官助理陈家敏团团围住,表达着对法治课堂的喜爱。这些生动有趣的法治课堂,正如一场场酣畅的法治甘霖,滋润着“笋芽”们茁壮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两年来,广宁法院紧密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结合广宁全国“竹子之乡”地域文化特点和山区、革命老区特色,创立打造广宁法院“法护笋芽计划”普法品牌创新项目。今年11月,广宁法院“法护笋芽计划”被评为2022—2023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全省优秀普法工作项目。
组团队,开阵地让法治“笋芽”遍地生长
广宁法院坚持抓好普法队伍和普法阵地建设,把普法教育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推进,通过转变思维、搭建平台、创新举措,全力推进普法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广宁法院组织40岁以下法官、法官助理等青年干警担任“笋芽”普法志愿者,有计划、分任务安排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每人每年宣讲不少于一次。两年来共有60多人次参与到普法活动中,涉青少年保护、家事方面的法官志愿者在一年中参与4次以上的教育宣讲,足迹遍布该县各中小学校、社区。
广宁法院还充分利用各审判法庭、诉讼服务站等作为普法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开展巡回审判、模拟法庭、旁听观摩等活动,并以婚姻家事专业法庭、“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新楼人民法庭为主阵地,以涉少、涉家事案件为基础,推动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
此外,广宁法院切实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的联系合作,通过开启法治课堂,大力培育校园法治文化,营造校园良好的法治氛围。紧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送法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专题普法。此外,在开学前期召开“笋芽家长会”,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丰内容,富形式构建“笋芽育竹林”多元普法新模式
广宁法院积极创新普法教育载体,丰富普法授课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新媒体教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
广宁法院定期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在校学生进法院参观体验。两年共举办开放日3次,分别组织了县城和乡镇的学校共8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通过零距离接触法院诉讼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利用丰富的案例资源提供庭审剧本,广宁法院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指引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熟悉庭审流程操作,深度参与普法活动。两年来广宁法院共举办6次模拟法庭活动,共有30多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130多名学生观摩。
每到新学期开学日,广宁法院普法志愿者为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开展普法宣讲“开学第一课”,讲解防欺凌、反诈骗等法律知识,提升广大师生、家长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两年来共开课4次,约有180人次参加。同时,广宁县法院还积极联动县纪委监委,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家风教育活动,推动加强家庭建设、培养优良家风。
广宁法院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借助教育部门的“学校在线同步课堂平台”开展线上“1+N”直播普法授课。授课者在镇中心学校课堂上课,该镇的其他学校同时通过该平台组织学生同步收看,两年来,普法志愿者为10多所乡镇学校的学生共1500多人次讲授法治教育课。
定制式,针对性“笋芽”普法教育贯穿全过程
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教育需求,广宁法院为学生“量身定制”法治宣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禁毒、反诈等方面的法治教育,以开设专题普法讲座为主,指导学校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又以穿插有奖互动问答、法治游园会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活动,使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意识入耳、入脑、入心。
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广宁法院紧扣案情对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家长或适格监护人等开展普法教育,并将普法教育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诉前,依托“德叔”调解工作室,广宁法院指引家事案件当事人通过调解途径解决纷争,两年来共有200余件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通过调解结案。诉中,法官会对当事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前往其学校、家庭、社区等开展家事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对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送达《家庭教育令》。诉后,做好案后释法普法服务,对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困难家庭进行案后家访,督促当事人积极履行判决义务,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两年来,广宁法院组织开展“法护笋芽”系列普法活动21场,赠送法律书籍、宣传单册1000多册,参与活动逾2300人次;联合其他单位开展普法活动10多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