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弘武魂 创特色 广宁擦亮“中国武术之乡”品牌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比赛闭幕式上,进行非遗技艺展演。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比赛闭幕式上,进行非遗技艺展演。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西江日报通讯员 冯铁成

图片由西江日报通讯员 江先梅摄

2000余名“武林高手”齐聚一堂、超100万人关注、数十家媒体报道……8月8日至9日,“动感竹海·绿野广宁”2023年广宁县传统武术醒狮大赛暨传统技艺非遗展演精彩上演。作为广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传统武术醒狮(山狮)大赛暨传统技艺非遗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县15个镇街的90多支传统武术、醒狮队伍参赛,进一步擦亮广宁“中国武术之乡”品牌。

今年以来,广宁县以“动感竹海·绿野广宁”为主题,先后举办了春节龙狮大巡游、古水河徒步大会、竹海200公里骑行等“体育+”“武术+”品牌活动,依托广宁水文景观、森林生态、红色文化、武术文化等资源,全面整合“体育+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围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魅力竹乡,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广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全县的文旅产业竞争力。

精彩盛宴,为群众带来淋漓尽致的武术赛事

出拳“带风”力量感十足、后空翻干净利落、刀枪铿锵作响……参赛运动员动作衔接紧密,刚柔并济,节奏分明,体现出武术表演的“肯、忍、狠、谨、稳、准”等特点。而在舞狮项目中,狮子或俯或仰或腾或卧,或翻滚或空中腾跃。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武术醒狮盛宴。比赛围绕传统武术、传统舞狮、南狮鼓乐三项内容进行比赛展演,更全面性更系统化,是广宁县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武术龙狮赛事。

两天的比赛里,广宁县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吸引了过万名观众到场观赛。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除了现场观赛,还有不少市民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比赛直播,多角度多形式感受精彩绝伦的武术龙狮盛宴。“来自各镇各武馆的精彩对决,在这个周末一次看了个够。”市民赵先生连续两天带着孩子到广宁县体育馆观看比赛,他表示,自己也曾习武多年,能有机会看到这么精彩的比赛,作为武术爱好者肯定不会错过。

全国首个,广宁以山狮竞赛规则推动传统狮艺发展

为推动山狮更好发展,本次比赛首次设立山狮项目,邀请国际国家级龙狮专家、中国一级作家、市非遗专家组成策划团队,制订《肇庆广宁山狮竞赛规则》,这是全国非主流狮艺比拼的首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直以来,广宁“山狮舞”深得人民喜爱,是群众喜庆节日的主要表演节目之一,还曾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也曾进入人民大会堂表演。广宁“山狮舞”区别于南狮舞,它有地方特色和独创特色,特别是加入了“大小面”人物造型使演出富有情节性、戏剧性、趣味性、娱乐性。狮舞与锣鼓组合,场面生动、引人入胜又构成和谐的表演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了人民文化娱乐生活。

多年来,广宁的“山狮舞”也在不断地融合创新,加入“猴王探路”“狮子过桥”“狮子爬山”等情节,展现出广宁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制订山狮竞赛规则,进一步推动了山狮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今后举办山狮比赛,打造国家级武术龙狮文化研究基地,更加广泛普及推广山狮运动、传承山狮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订了《肇庆广宁山狮竞赛规则》后,首次在比赛中设立山狮项目。

制订了《肇庆广宁山狮竞赛规则》 后,首次在比赛中设立山狮项目。西江日报通讯员江先梅摄

传承发展,竹乡雄狮越舞越昌盛

在本次比赛中,除了广宁特有的山狮,龙狮成为全场最焦点的内容,龙狮摇头摆尾,把喜、怒、哀、乐演绎得栩栩如生。随后进行武术表演,有单刀、双刀、棍棒、花枪、蔡阳刀、九节鞭、流星锤等赢得阵阵掌声、喝彩声,将比赛推向高潮。

一直以来,龙狮都是广宁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每年农历大年初一,龙狮大巡游已成广宁人民不可缺少的文体活动,群众自发参与度极高,已持续举办了6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宁县共有龙狮队400多支,每年经过挑选参加龙狮大巡游有100多支人数达5万多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广宁县扎实推进“龙狮进校园、龙狮进景区、龙狮进社会大舞台”工作的开展,把龙狮运动融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广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竹乡雄狮”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广宁县龙狮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体育部门的充分肯定。2013年,南街圣堂龙狮武术团训练馆被省体育部门授予“广东省龙狮运动项目训练基地”。这也是肇庆市首个省级龙狮运动项目的训练基地,标志着广宁龙狮运动朝着社会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广宁龙狮文化的传承。另外,广宁的龙狮技艺经过多年的艰苦磨炼,在参加国际、全国性龙狮大赛中夺金奖20个、银奖25个、铜奖12个。同时,还曾应邀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为部队表演,深受部队官兵们的好评。

全民参与,擦亮“中国武术之乡”品牌

参加此次比赛的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75岁。参赛者的全年龄跨度展示出广宁县“全民武术”的盛况。实际上,大多广宁人从小到大通过耳濡目染,对武术、龙狮具有很深的情怀。而在日常,广宁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武术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次赛事为习武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通过展示广宁武术、山狮等优秀非物质遗产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习武活动,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16岁的欧阳攸乐是南街街道本策村委会江边洞武术馆青年组的参赛代表,他介绍道,村里一直都有学习武术的氛围,武馆更是有免费教学,在这浓厚的氛围带动下,他前年也与小伙伴一同加入到学习武术的队伍里。“不用到外地,也能与这么多武馆的人同台交流,我获益很大。”欧阳攸乐表示,这次比赛他参加了梅花单刀和十字拳的器械展演,不仅展示了自己这段时间学习的成果,也从别人的精彩表演中加深对武术的认识。

“我们武馆365天都开放,以老带新,免费教导孩子们学习武术,让传统武术在广宁得以一直传教下去。”广宁县石涧武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刘国耀介绍,目前,宾亨镇内所有学校已经全面推开武术课,以国粹传承强体魄,促进武术运动在广宁更大范围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广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武术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实施广宁武术振兴计划,积极推进体育强县、健康广宁建设。持续投入1.5亿多元,筹划建设了体育馆、武术馆、武术公园、武术健身广场、武术文化展览馆等武术全民健身公共设施,逐步推行免费、低收费开放。支持传统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和新兴竞技运动项目建设,积极申(承)办省级以上高水平武术赛事。同时,还通过举办“武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擦亮“全国武术之乡”品牌。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