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赵磊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准确评估国家安全环境

当前,我们所面临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

面对风险综合体,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力,正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另一方面,国际上气候变化、地缘冲突、粮食及能源短缺等各类危机相互叠加,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加强有效国际合作。可见,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人类安全等都面临严峻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这些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下,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家安全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这一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切实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增强预判力、话语权、塑造力。维护海外利益安全,要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同时,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目前,国际社会依然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作为大国,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并要善于从多边安全合作中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发展利益。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并与有关国家共同发起建立国际调解院,致力于以和平方式处理分歧,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以互利互惠摒弃零和博弈,回应国际社会对和平安全、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强烈诉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不懈探索和努力。

系统提升国家安全能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设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部署。国家安全工作绝不仅仅是风险评估的问题,关键还要加强能力建设。在实践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系统提升国家安全能力,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形成专业性强且环环相扣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另一方面,要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创新基层治理。而且,既要防止对风险挑战视而不见、不投入任何资源,也要防止过度强调安全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战略资源的透支。

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要高质量发展,也要高水平安全,应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国家安全涵盖了多个重点领域,并建立了多个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维护开放安全,要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既要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又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在应对变局中长本领,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目前,特别需要确保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安全,这既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要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在发展中解决各类安全问题。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