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驻校社工何钊儿为学生们上主题绘本手工创作实践课。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黄广正 蒙珊珊
对不少人来说,驻校社工是一个新鲜事。这是区别于教师、班主任的角色。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陪伴学生面对成长遇到的行为偏差、情感困惑、挫折和伤害,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在我市广大乡村学校,活跃着一批驻校社工。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为解决学生各种心理困惑和成长烦恼,他们有哪些妙招?近日,记者采访了两名驻校社工,了解他们的工作故事。
德庆县莫村镇中心小学的驻校社工何钊儿来自佛山顺德,记者联系她时,她刚为学生上完一节主题心理健康课。“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再分年级上心理健康课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何钊儿说道。
去年大学毕业后,读社工专业的何钊儿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选择“一校一社工”专项,并被分配到莫村镇中心小学。
在将近一年的驻校服务中,让何钊儿比较难忘的是,去年10月,该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一场心理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与相应班级的班主任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约谈、回访。
“学校领导、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立‘小树洞信箱’,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倾诉他们遭遇的成长烦恼,我也会及时回信,帮助他们排解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需要的还可以进行‘一对一’面谈。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实践效果不错。”何钊儿说,驻校社工还会链接资源,申请一些免费的教学物资,“像我,就是以‘绘本+主题手工创作’的形式,给学生上手工创作课,让乡村孩子接触到更多艺术教学,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何钊儿看来,家长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学生青春期心智不成熟等都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学期的心理健康工作、个案辅导让我意识到,驻校社工的角色定位更多的是陪伴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何钊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学生在阳光的道路上持续发展。
刁铭华是高要人,现在广宁县木格镇中心小学担任驻校社工。对她来说,相比乡镇综合岗的“扶业”、乡村教师岗的“扶智”,“一校一社工”更专注于“扶心”。
在部分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难以得到重视和调解。学生的个人成长困惑、学业发展压力、校园欺凌等问题也缺乏应有的关注与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我认为这就是乡村驻校社工的意义所在,也是我参与这个项目的初衷。”刁铭华说道。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刁铭华与科任老师合作,将学校此前暂时搁置的广州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书信项目重新执行起来,在班级试点每月定期开展书信来回。她还利用学校的心理室心语信箱,回复学生的信件,倾听他们的烦恼,弥补家长陪伴的缺失。
“孩子们在信里倾诉自己被起外号、被起哄、考试成绩下滑等等。小朋友遇到事情都会害怕,能够鼓起勇气来跟我们倾诉已经很不容易,但只要倾诉过一次,就像是黑夜里撕开了一道口,阳光会一点点洒进来,慢慢驱赶黑暗。”在刁铭华看来,得到孩子们的信任,与他们交朋友,引导其与外界交流、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无疑就是驻校社工的主要工作。
除了协助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外,刁铭华还会开展个案咨询辅导。比如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学习观念产生偏差,自控能力差,导致成绩下滑。此时,作为驻校社工就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偏差原因,转变学生的行为偏差。
“社会工作者经常会说‘助人自助’。像孩子们看到我涂口红变好看了会赞美,东西落下了会拿过来给我,活动结束后主动帮我收拾,太多感动的瞬间让我在这个岗位坚持下去。”刁铭华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