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党的理论传播是新时代政治任务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创新、理论传播、理论武装的过程。以有深度的理论、有宽度的视野、有温度的语言和有力度的传播,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谋求发展,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前提

是理论的彻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是一个产生思想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在伟大变革中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向前发展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结合新的实际,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并随着新时代伟大变革而推进,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前提是理论的彻底。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聆听时代声音,抓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党的创新理论就具有对现实的阐释力,就具有对群众的说服力,就能武装头脑、抵达人心。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关键

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和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三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学习的基本要求、基本路径和基本目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全党全社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基本教材。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关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读原著、学原文,要害是全面系统、联系实际,不能只言片语、零敲碎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面系统读原著、联系实际学原文,都以悟原理为基本目的,既要知其言更要知其义尤其要知其原义,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尤其要知其所以必然。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目的

是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计,要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实践特征入手,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毋庸讳言,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针对话语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要下大功夫、下真功夫改进和提高,不断探索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有效路径,科学总结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规律性的认识和态势。

面向未来,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要把握好“深”与“浅”的关系,学会转换话语方式,提升传播效度。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科学的理论内涵,是最“彻底的理论”。而只有把理论讲彻底,才能说服人、引领人。理论传播的效果既取决于理论自身的质量,又取决于理论传播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理论传播主体必须积极转换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话语方式,善用群众语言,做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使“高大上”的理论变成更有“烟火气”的“小故事”,使话语表达更接地气,让人民群众普遍感到既熟悉亲切也能“看懂听懂”,触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并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或有益启迪,不断提高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

面向未来,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要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丰富方式方法手段,加大传播力度。时代在变化,人民群众的认识也在变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注重传统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党校、高校等理论教育主阵地,更要重视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规律的把握,建设主流新闻网站、视频动漫设计等网络媒体新阵地、用好“小屏”,实现传播方式从单向性向多元互动转变,从文字阅读向视听集成转变,进一步拓展传播空间。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大事儿以多元的方法手段形象地呈现在“寻常百姓”面前,及时送入千家万户,丰富人民群众的理论感知,实现对理论的系统掌握,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面向未来,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要把握好“一”和“多”的关系,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既要能够针对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论诉求进行集中化传播,也要学会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众进行分众化传播,在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多样化的沟通桥梁,以增强理论传播的实效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准确、讲透彻、讲鲜活、讲生动,必须努力做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掌握精髓真谛,紧密结合实际、融入血脉灵魂,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新时代最强音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  林建华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