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城区新貌。 广宁县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刘壮壮 通讯员 冯铁成 黄慧茹
团结奋进新征程,奋楫扬帆再出发。近年来,广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市“一带一廊一区”区域经济布局部署要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在今年肇庆召开的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上,广宁县委书记陈超常表示,广宁将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谋求实现“富县强镇兴村”的方法路径,以转化经济动能为抓手,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做优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同时依托“10+10”兴村行动,推动实现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广宁县穗宁智谷产业园以工业上楼的方式,走山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广宁县供图
实施富县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聚焦提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能力,广宁坚持以转换经济动能为抓手,通过“3+1”的思路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实体经济。
“3”是依托资源优势培育3大优势产业,即以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江积工业园(竹产业基地)为载体,推进竹产业“三区一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以竹代塑”等龙头企业。以高新工业园二期为载体,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1”是以新谋划的高新工业园三期约2000亩工业用地作为产业转移承载,积极承接广州市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与高新工业园二期形成互动,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以链布局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广宁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里的广东钟银塑料有限公司里,记者见到一辆辆卡车运载着废弃塑料驶进专业处理车间,机器忙碌着将废弃塑料精细粉碎、清洗混合,货架上整齐摆放着PCL、ABS等材料,这些材料将会被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汽车配件、办公用品等。
据了解,广东钟银塑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改性塑料和塑料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工及再利用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该企业致力于打造“塑料回收—塑料再生—再生塑料制品销售—循环回收”综合型闭环式产业链,并以“成为最稳定的PCL材料供应商”为目标,致力发展塑料资源再生。
目前,该企业工厂全产业链从再生塑料回收到塑料粒子成品闭环已经完成,拥有多套水洗设备,3套大型全自动高精密静电分选设备,1套大型光谱色分选机,11条抽粒生产线和全套检查设备及其他相关配套设备。
广宁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图为广宁县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发挥强镇纽带作用,建设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发挥好连接县城与农村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对此,广宁坚持特色强镇、分类施策、示范引领,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规划,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各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经济上,广宁按照“创先、进位、消薄”“抓两头促中间”等要求,加快推进南街、横山产城融合发展,建强江屯、宾亨等中心镇,做大五和、古水等专业镇,做优潭布、洲仔等生态农业特色镇。
今年1月,“潭布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该中心将以潭布全镇区域的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构筑农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系统整体,为全面推进潭布镇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服务能力上,广宁以乡镇为节点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镇村统筹,配套完善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生产服务、通信网络等公共设施,打造便捷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同时,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建立健全“县级区域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镇村级田头冷链保鲜设施”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在美丽圩镇建设上,广宁着力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对“路网边、水岸边、街巷边”等区域进行“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统筹镇村连线成片建设,推动圩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同时,利用各个圩镇不同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产业特点等自身优势,因地施策、分类创建,统筹圩镇绿道、碧道画廊等建设,提升美丽圩镇的特色化品质化水平,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宁特色”的美丽圩镇建设道路。此外广宁还以有较好基础条件的乡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和乡村风貌塑造,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
广宁精心打造江美红色村等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实施兴村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必然会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广宁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结合各地实际,引导当地农民群众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油茶、龙须菜、大芥菜、番薯干、竹笋、春砂仁等特色农业品牌。同时,加强乡村治理,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今年3月,广宁借助文笋丰收的契机,举办了第三届星平文笋节,进一步擦亮了“星平文笋”品牌。据了解,星平文笋远近闻名,目前全村种植文笋已有1400多亩。近年来,星平村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科技+品牌+电商”模式,将文笋打造成特色产业,同时发展多品种笋经营合作社,以点带面推动星平文笋在南街街道推广种植,全力打造“一村一品”,提升乡村振兴新活力。2022年,星平全村销售文笋收入达905万元,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除了星平文笋,广宁还深入实施“10+10”兴村行动,根据各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设计“兴村”路径。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强鸽产业和竹产业两条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开展产业振兴大擂台、强化农业基础改革升级等“十大硬措施”带动兴村。同时,精心打造江美红色村、荷木厨师村、古楼番薯专业村、新坑龙须菜专业村、罗帷鸽产业专业村等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
另外,在乡村建设方面,广宁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防汛抗旱等设施建设,打造了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在乡村治理方面,广宁坚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网格+N”县域治理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面对面”为民解忧和数字化、“大喇叭”等治理方式。同时,强化新时代岭南特色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接下来,广宁将积极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强有力的政策和体制机制支撑,全力以赴抓好富县强镇兴村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