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与广州市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平台——穗宁智谷产业园。 广宁县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冯铁成
春风浩荡,不可阻挡。“奋进的种子”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种下后,南粤大地迅速掀起实干热潮。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是广东迭经变革、勇立潮头的精神密码,也是革命老区广宁人民刻在基因里的传承。广宁人民以奋跃而上、飞速奔跑的实干姿态,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
广宁县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发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增强县镇村内生动力,切实将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均衡,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高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挺起产业“脊梁”,推动平台“提级”
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产业体系“立柱架梁”和推动产业平台“提级赋能”是“不二法宝”。
3月25日至27日,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举办在广宁县举行,这是广宁县以高起点高姿态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广宁县推动竹产业体系“立柱架梁”的重要体现。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近年来,广宁县推动“新示范园区+传统加工集聚区+旅游区+种植基地”三区一基地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以竹代塑”龙头企业,聚焦竹原纤维、竹子提取物、竹碳等重点领域招商,推动鼎丰纸塑、裕丰竹纤维、海鹏竹醋和竹塑地板等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打造竹产业集群。
“坚持‘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竹子促进绿色增长作用,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广宁实施乡村振兴、开启工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产业。”广宁县委书记陈超常表示,将力争2025年竹产业产值超50亿元,建成省级竹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竹产业示范园,打造全省最大竹产业集群,以实际行动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
除了竹产业集群,广宁还致力于打造塑料再生产业集群,充分推动产业平台的“提级赋能”,为塑料再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广宁县以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为载体,推动现有优质塑料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逐步向着高端改性工程塑料和可降解塑料方向转型发展,形成废旧塑料回收、分拣、加工、高端改性、生产、销售再回收的固废塑料处理闭环产业链,打造华南地区塑料再生产业集群。
广宁文旅路(文旅桥)建成通车,连通广宁县南街街道与横山镇两地,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西江日报通讯员 廖夏欣 摄
以“大平台”筑巢,引“大项目”落户
日前,广宁县与广州市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平台——穗宁智谷产业园的厂房拔地而起,以向天空借产能,工业上楼的方式,走出一条山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穗宁智谷产业园位于二广高速经济带、贵广高铁经济发展带,比邻二广高速广宁出口,连接贵广高铁广宁站,区位优势明显。坐落在广宁县规划建设的绥江生态新城内,与周边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布局,形成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产业园以省产业园广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荔洞片区、首约片区为起步区,结合官步高新工业园、高新工业园(三期),融合绥江新城建设发展,打造产业转移新平台。
“这个平台与以往不一样,不仅提前做好企业项目的承载地,还把周边配套的生活、交通、公共服务都谋划好建设好,打造产城融合的新产业承接平台。”广宁县副县长杨洪章表示,广宁县聚焦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富美竹乡目标,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加快融入大城市发展建设。
当前,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面建立县级结对帮扶关系,同时也对惠州、江门、肇庆的12个县(市)参照开展产业协作,广宁县用足用好全省产业有序转移政策,以广州对口帮扶协作为契机,全力打造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接好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等产业项目,加快构建“一县一园一主业”发展布局。
广宁翡翠湾温泉度假区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模式。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用“服务指数”,赢“发展指数”
“本来打算用一年时间选址建新厂,没想到考察过程中发现很多城市土地指标稀缺,办事流程繁杂,没三四年时间完成不了。”为扩大产能建新厂,海力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士祥跑了好几个城市,发现建厂比想象中耗时耗力,正当发愁不知道如何赶上进度时,广宁县招商组拿着一块“熟地”上门联系,承诺全程跟踪服务,以“双容双承诺”制度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从上门联络到签约动工,广宁县与海力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而“双容双承诺”制度也将建设时间加快半年。这一次次“减时提速”,正是广宁县以“服务指数”赢得企业的“发展指数”的有力例子。
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招商和项目落地工作,广宁县靠前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加快构建“党政齐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大招商工作新格局,并对招引到的项目密切跟进、强化服务,加强全流程调度,促进“招大引强、招群引链”。
广宁县还充分发挥好乡贤、商(协)会等人脉关系,“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百分之一的可能”,通过广结良脉、广开贤路,多渠道寻找资金、政策、平台,为广宁产业发展谋良策、寻良机、找产业、落项目。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多渠道招聘,努力服务企业用工需求,推广新开发的“广宁智慧人社”就业平台,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做到以营销塑形象,以展会造氛围,以活动强信心,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企业与项目,不断优化提升广宁投资环境,用“服务指数”赢得企业的“发展指数”。
主动作为深度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击鼓催征,捷报频传。国道G355线广宁中华至水声岭段改线工程全线通车,为该县北部乡镇群众的等带来巨大的便利;广宁文旅路(文旅桥)新建工程全线通车,有效带动中心城区向绥江两岸发展,为绥江生态新城开发建设打下基础……一路通百业兴,交通路网是关乎乡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础”。
近年来,广宁县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下苦功”,尤其是以县域为整体推动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以外,广宁还要针对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因此,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宁县分别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着力,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以试点开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多措施为群众全方位织密“民生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