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镇册田村大肉山楂种植基地开展休闲旅游品牌建设。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在广宁县木格镇,有一种果树,它的花可制成花茶,果亦可以用来制成果片、果汁、果酒,甚至是蛋卷、面条等,因此被种植户称为“致富果”,它就是“大肉山楂”。近年来,木格镇立足当地山楂种植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乡村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强宣传、提品质、延链条等方式,带动山楂产业发展和周边老百姓增收,让山楂树结出了“致富果”。2月23日,记者前往木格镇进行了实地采访。
走进木格镇册田村大肉山楂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山楂树漫山遍布。虽然已接近花期尾声,但一朵朵白色的山楂花,依旧十分迷人。
“山楂树全身都是宝。山楂花和叶子可以晒成茶,山楂果可卖鲜果、干果、酸果,或制成果汁、泡果酒、蛋卷、面条等。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山楂面、凤凰卷卖到脱销,销量达上万箱。”册田村大肉山楂种植基地负责人周金威边带记者走进基地,边开心地说道。
“我从2012年开始种植山楂树,至今已有三个山楂树基地,年产量保持在40万斤左右。为迎合基地发展,年前,我在基地里建了一个山楂临时存储仓库。”周金威介绍,2012年,原本在佛山做陶瓷生意的他,回到木格镇种起了山楂树。回乡创业伊始,缺乏种植经验的他就栽了一次跟斗,山楂树都不结果。幸亏当地农业技术部门了解情况后,及时派人予以指导。同时,靠着自己不断学习摸索,积累种植经验和悉心呵护照料,周金威的上千株山楂树终于在2015年迎来首次大丰收,并在2016年12月入选肇庆市级“菜篮子”基地。
随后,一次又一次的丰收,让周金威逐渐树立起了信心。他不断扩大山楂树种植规模,并成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册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山楂果等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山楂面、凤凰卷、山楂果酒、山楂汁、山楂干、山楂茶叶等系列乡村手信产品,以带动山楂成为木格镇甚至是广宁县的一张“乡村文旅名片”。
喝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乡亲恩。山楂种植取得成功后,周金威没有忘本,而是热心免费指导周边村民学习山楂树种植技术,带动大肉山楂种植面积超3000多亩。同时,山楂的种植、打理采摘、运输以及山楂产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年近六十岁的册田村村民老欧,近年来农忙时在家种田,闲时就在周金威的山楂树种植基地做帮工。“一个月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能在家门口就业,我很满足。”老欧表示,在周金威的带动下,他也种植了几亩山楂树,每年卖山楂也有一定的收入。
与此同时,为不断发展壮大木格镇山楂产业,从2018年起,木格镇以“山楂花乡村生态旅游节”为载体,先后完善了周边村道单改双、旅游公厕、观景亭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响木格“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另外,积极协调帮助木格镇册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并协助其获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发展壮大大肉山楂产业,打造木格山楂品牌。
“今年春节前后,册田村大肉山楂种植基地接待市民游客近5万人次。”木格镇政府副镇长容子健介绍,近日,木格镇还在册田村大肉山楂基地举行了第六届山楂花乡村生态旅游节,吸引了数万市民游客“打卡”,带旺了木格镇的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